炎炎夏日,劉禹傑在烈日下喊著"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現舉行買二送一活動,多買多送,快來搶購!"的口號。
多數人應該知道這是某寶涼茶又在促銷了!躲在活動傘下的安婕兒陰陽怪氣的說:"嘖,劉大柱,我說你喊的累不累啊?我聽都聽累了!這大中午的,行人這麼少,喊也沒用啊!倒不如和我一樣休息一下,工作要勞逸結合的嘛!”
對於這個搭檔劉禹傑也算是無可奈何,不做事就算了,關鍵,話還特多,而且還總能找到為自己開脫的理由!不過早熟的劉禹傑對於這樣自小在蜜罐裏長大的女孩還是挺包容,知道她雖然嘴上不饒人,但心地還是挺善良的!隻是這稱呼,著實讓劉禹傑很無語。
劉禹傑是H省一所三流大學的大學生,曾經的他也算是同學眼裏的"高富帥"!雖然是農村人,但爸媽都很有本事,生意做的有聲有色,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家裏就在縣城買了房買了車。
雖說從小家庭環境優越,但劉禹傑的父母是個對子女要求特別嚴格的人,對劉禹傑從來都是說一不二。吃飯能吃多少盛多少,飯桌上不能挑三撿四,不準和其他孩子一樣說髒話,學習更不能放鬆。為此劉禹傑同學沒少挨過家裏的"批評教育"。
爺爺是一名老革命軍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為人正直,脾氣火爆。劉禹傑小時候最怕的就是他爺爺了,但又非常喜歡聽爺爺講戰爭時期的故事,受爺爺的影響,劉禹傑從小立誌成為一名軍人,準確的說是軍官!
因為自己的誌向一家人都知道,再加上爺爺的期盼,在小禹傑6歲的時候,就開始進行身體訓練。
小孩不能進行大量的力量訓練,大量的力量訓練會導致隻長肌肉不長身體,所以從小練體操和舉重的身高都不怎麼高。練體重並不是常人所認為的那樣,人被壓矮了!而是做此項培養必須要進行大量的力量訓練,雖然刺激了肌肉生長,但大強度負重運動導致了骨骼的生長緩慢。
小禹傑的訓練內容就是跑步,跑一個多小時,慢跑,快跑交替,練肺活量,練耐力。家裏人對劉禹傑飲食也非常在意,飲食安排,營養攝入,都很合理,因為家庭條件好,也沒少給小禹傑好東西補身體。
從小堅持鍛煉,劉禹傑除了體質比同齡人好點,跑的快點,耐力好點,也沒有小說裏主角那麼變態。但他有確實有一個特別的地方,手臂力量非常大!
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人身體在某方麵超出常人很多,比如有些人天生視力特別清晰,聽力非常驚人,又或者智商非常高。
相傳宋朝靖州人士馬一聉右腳力大無比,單腳能踢動千斤重物。又如隋唐李世明的弟弟李元霸,單手舉起千斤大鼎!劉禹傑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其手臂力量確實超出同齡人很多。
劉禹傑從小發現自己力氣比別的孩子大也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隻當自己經常跑步,吃的好,身體長的比較壯緣故。
最為體現他這方麵能力的是有次一個較瘦小的鄉親一時興起要試試老劉家這健壯的小孫子有幾斤力氣,本來也是鬧著玩,大家沒當個事,可這一試嚇大家一跳。
11歲還在上小學六年級的劉禹傑硬是和這鄉親手勁不相上下,這可是成年人啊!別看身體瘦小,可莊稼人能沒兩斤力氣麼?
直到憋到鄉親臉紅也沒能分出個勝負,小禹傑那也是憋到額頭冒汗,可小孩好勝心強,就是不認輸。
最後鄰居說了句:"這小子力氣可真大",率先把手抽了出來。心想搞不好栽這小子身上,那可丟人丟大了,真是邪門,我瘦是瘦,比不過那些壯的,可誰敢說我沒兩下子力氣?
小禹傑力氣大這件事被村裏人傳的神乎其神,農村人本來就迷信,再加上那些七姑八婆又特別喜歡念叨,所以這事傳到了劉家人耳朵裏。而劉家人沒見到事情的經過,加上小禹傑自己又沒提起,也就沒把這當回事。
老劉家一家也算"書香門第"祖祖輩輩都受過教育,是村裏的知識份子家庭,知道一些人因體質而異,力氣大點也正常。估計自己家孩子確實力氣比同齡人大點,那也是這孩子從小堅持鍛煉,食補,藥補從來沒少,可也沒大到和成年人比力氣的地步,準是這些七姑八婆以訛傳訛越說越誇張。
小禹傑升初中的時候,是接縣城去念初中還是留在鄉中學這成了個問題。按理說劉禹傑家庭環境優越,縣城房產幾套,應該給接城裏去接受更高質量的教育,可這孩子的父母生意忙的基本不在家,哪有時間照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