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生化學科學興趣培養8(2 / 2)

對於“鬼火”的成因,前蘇聯物理學家卡皮查是這樣解釋的:雲、樹、建築物在某些特定環境下都會產生大量電荷。它會使地麵產生極大的電場,從而導致發光。理論對有些實例可作出圓滿的解釋,比如有人發現,火球在離地麵3米高處發生,先是固定不動,後驟然消失,接著又在離地麵6米高處再度出現。這便是在駐波的第一波腹和第二波腹連續出現的“鬼火”。

此外,還有人認為,火球的產生是由於宇宙塵埃中的反物質所致。

總之,“鬼火”這一傳聞已久的謎,還沒有完全揭開,科學家們正在這方麵不斷努力。

30.恒星顏色的揭秘

讀者可能會問,我們看到的夜空中那些閃爍的星星不都是一種顏色嗎?其實,天上的星星不都是一個顏色。

細心的讀者一眼就看出恒星的顏色不一樣,有紅色、黃色、藍色和白色等,猶如五顏六色的明珠。恒星為什麼有多種多樣的誘人色彩呢?

你是否到煉鋼廠去參觀過:當鋼水在鋼爐裏的時候,由於溫度很高,它的顏色呈藍白色鋼水,出爐後隨著溫度的慢慢降低,它的顏色也變為白色,再變成黃色,再由黃變紅,最後變成黑色。可見,物體的顏色受物體溫度控製。天上的星星也是如此。它們的不同顏色代表星體表麵溫度的不同。天體的溫度不同,它們發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強度是不一樣的。從恒星光譜型我們已經知道,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溫度。一般說來,藍色恒星表麵溫度在25000℃以上,如參宿七、水委一、腹一(甲星)、十字架二(甲星)和軒轅十四等。白色恒星表麵溫度在11500~7700℃,如天狼星、織女星、牛郎星、北落師門和天津四等。黃色恒星表麵溫度在6000~5000℃,如五車二和南門二等。紅色恒星表麵溫度在3600~2600℃,如參宿四和心宿二等。

太陽的表麵溫度約6000℃,照理講,太陽應是一顆黃色的恒星,為什麼我們白天看見的太陽發出耀眼的白色呢?其實,這是因為太陽離我們較近的緣故。如果有機會乘宇宙飛船到離太陽較遠的地方,你會發現,太陽將是一顆黃色的星星。而美麗的朝霞和晚霞綻放紅光的原因是因為地球大氣對太陽光七種顏色中的紅光折射偏角最大的原因引起的。

31.水果剝皮後為何變色

“庭前八月棗梨黃,一日上樹能千回。”這是古代詩人杜甫的兩句描寫人們喜食水果的詩。水果香甜,人人喜食。水果在食用前,往往應先剝皮,這是比較衛生的。可是水果剝皮後,如不立即吃掉,則會產生果肉變色的現象,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水果剝皮後果肉同空氣接觸變成了褐色,時間越長顏色越深,這主要是由於大部分水果中含有一種叫“鞣酸”的植物酸導致的。這種酸一旦遇著鐵質,就會引起化學反應,生成鞣酸亞鐵。鞣酸亞鐵的化學性質很不穩定,當它與空氣中的氧分子化合時,就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種性能穩定的鞣酸高鐵鹽,而這種鞣酸高鐵鹽通常是呈顆粒狀態的,很容易使水果變成褐色。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水果的肉質細胞內普遍含有活性較強的多酚氧化酶,像蘋果、梨這類水果剝皮或碰傷後,就會變成棕褐色,這是多酚氧化酶作用的結果。

水果剝皮後變色出現的微量鞣酸亞鐵,食用後對人體並無影響。如果你想防止變色,可把剝皮後的水果放在涼開水中浸泡一會兒,即可如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