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寶光佛(1 / 2)

時間總是悄然離去,錦繡城一如既往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幾個月的時間裏,值得一提的是,天尊廟的香火倒是越發的旺盛。每天去廟裏上香的人總是絡繹不絕,雖說太乙救苦天尊是扶難之神,但去廟裏上香的人求什麼的都有。有的人求姻緣、有的人求錢財、有的人求功名。百姓不管你是什麼神,總之進廟上香就什麼都求。

而成都府的少尹聽了這些事情之後倒是異常的惱怒,這巴結鄭旦的機會竟然給這徐萬達搶了先去,暗地裏非常的嫉恨徐萬達。不過有些事情也不是一味的惱怒就可以解決的,所以少尹為了錯失先機也是趕緊補救。特地在東麵城郊的位置為鄭旦盤下了一處大宅,占地十來畝,風景優美且不說,而且靈氣要比城裏充裕的多。

對於少尹所贈,鄭旦是卻之不恭,收下就是。對於什麼因為怕欠人情而拒絕之類的矯情做法,鄭旦一點是不屑為之,如果真是有求與他,如果方便就答應便是。

這幾個月裏除了少尹府尊,還有之前的幾位官員前來拜訪過幾次之外,其餘到是風平浪靜。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鄭旦的搬家,聽說像是發達了,街坊鄰裏方麵倒是小有名氣了。嫉妒的有之,羨慕的有之,而吳嬸倒是真心為這秀才郎而高興。鄭旦也沒虧待了吳嬸,給予了吳嬸一筆小錢,還送與了吳嬸一張神力符篆,自身帶有福運,可無災無難。

這段時間鄭旦就閉關修煉,兩耳不聞窗外事,有時會遇上雷雨天氣,這種時候修煉雷法最是事半功倍,在雷霆大作的情況之下,采集雷氣最是迅捷,所以鄭旦的雷法倒是進步很大。不過香火方麵也讓鄭旦痛並快樂著,香火侵蝕肉身,所以每隔些時日,鄭旦總是會神魂出竅,去陰世吸收香火,壯大神魂的同時,也順便坐鎮陰司,處理一些公務,又或者挑選一些比較合理的願望,以滿足信徒。

想對於鄭旦的順風風水,有的人就不是那麼高興了。

錦繡城,西南方,青靈山。

山中群峰環繞,狀若城廓;林深樹密,四季常綠;丹梯千級,曲徑通幽,鬱鬱蔥蔥真乃是一處人間仙境。不說環境優美,就是靈氣也是逼人,實在是修煉的不二福地,可當“青靈”二字之稱。

而青靈山在曆史上也有諸多的稱謂。先秦時期稱為“清靈都”、“丈人山”,秦時稱作“瀆山”,兩漢和三國時稱為“汶山”或“天穀山”,兩晉、隋唐直至開元十八年前稱為“清靈山”。關於“丈人山”的稱謂,還有一個與仙人有關的故事。黃帝時期,黃帝因與北方的蚩尤作戰時總是不能取勝,便來到青城山向仙人寧封討教。寧封教黃帝以龍趼飛行之術。後來,黃帝戰勝了蚩尤,統一了華夏民族。為了表達對仙人寧封的感謝,黃帝封寧封為五嶽丈人,其所居住的青城山亦被稱作“丈人山”。

自古以來青靈山就是道家聖地,靈氣逼人,為天師道祖庭。天師道是張陵所創,供奉三清神尊。張陵乃是東漢年間得道仙真,在蜀地之時曾想一統本地神道,以教派力量伐山破廟,攻伐神靈,為眾神所忌,引而圍攻,兵敗身死。眾神也損失慘重,天師道也紮根下來,苟延殘喘,慢慢恢複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