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堅持就是勝利4(2 / 3)

嘉熙元年(1239),宋慈充任廣東提點刑獄(官名,掌司法事務)。這是宋慈四任提刑中的第一次。宋慈一到任所,就調查研究,注意如何解決存在的問題。他認識到清理多年不斷的積案,是身為提點刑獄這樣的監司大員施行職權的當務之急。當時廣東由於長期以來官吏多不奉公守法,所以監獄中有很多被囚禁多年而沒有得到法律公斷的人。宋慈立下規約,審閱處理,限期清除積案。最後,經過了8個月時間,解決了200多待決之囚。同時,他以監司的身份,深入下層,詳細調查,詢問隱情,到處為那些蒙受不白之冤的人雪冤,禁止擾亂治安的違法行徑。經過了一段時間,宋慈又從廣東移至江西,任江西的提點刑獄,兼任贛州的知州,解決了江西、福建、廣東之間邊境上的武裝販鹽問題,使這些地區道路通暢,秩序安定。南宋政府還把宋慈所行關於處理食鹽的辦法頒下浙西諸路,作為效仿的模範。

宋慈在長期擔當提點刑獄的監司重任中,多年如一日地謹慎處理各種獄案。他認為“天下沒有比保護生命更重要的事情,沒有比死刑更嚴酷的刑罰,在有關死刑的案件中,沒有比究查初情更值得重視的”。他處理每一件案子,事先都把案子前前後後的情況摸個一清二楚,一人的證詞要反複核實,出之眾口的供詞,也要加以反複核實,憑確鑿的事實,依法斷案,而不單憑現有的供詞與律條的簡單對應來定案。因此,在深究嚴察的過程中常常使那些幕後的身為豪門大姓的人受到法律的製裁,也常常使已結多年的冤案重新昭示於世。金錢的誘惑他不動心,惡相的威脅和繁瑣的案情他不畏難,他關注的是斷案的公正,他極力探求的是案情的真實麵貌。他每審理一案,都審之又審,不敢使自己產生一點漫不經心的輕視情緒。

他根據自己在四任提點刑獄期間多次的審案和執法檢驗時的現場經驗,綜合了《內恕錄》等數種專書,於1247年寫成了《洗冤集錄》一書。全書共五卷,卷一載條令和總說,卷二驗屍,卷三至卷五載各種傷、死情況。《洗冤集錄》記述了人體解剖、檢驗屍體、檢查現場、鑒定死因、自殺或謀殺的各種情況、各種毒物和急救、解毒的方法等十分廣泛的內容。書中對於自殺、他殺或病死的區別十分注意,案例詳明。如對溺死與非溺死、自縊與假自縊、自刑與殺傷、火死與假火死等都詳細地加以區分,並列述了各種猝死情狀,書末附有各種救死方,這部書中所記載的女洗屍、人工呼吸法、夾板固定傷斷部分、迎日隔乎驗傷以及銀針驗毒、明礬蛋白解砒毒等等都是符合科學道理的。此書後來成為後世法醫著作的主要參考書。自晚清以來,逐漸傳到國外,譯成將近十種文字,成為世界偉大的和最早的法醫著作。

心靈悟語

《洗冤集錄》這部世界著名的法醫學專著是宋慈嚴謹求實,不斷探索取得的,他知難而進,探流索源的意誌和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郭守敬一生不懈地鑽研求索

郭守敬(1231—1316)字若思,河北邢台人。他是元代傑出的科學家,一生研究出大量的科學成果,在中國乃至世界科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郭守敬從小刻苦學習,遇事善於思索,勤於實踐。在他十五六歲時,他得到了一份古人用儀器觀測到的日月星辰景象的“璿璣圖”,他被吸引住了。他不但認真地閱讀了這份圖,還親自動手用竹篾製造了一台渾天儀,修了一個安放這個渾天儀的土台,直接觀測天空星辰的位置。

後來,郭守敬以其才學得到了元朝統治者的重用,郭守敬負責儀器製造和天文觀測。首先,他和王恂等人親自主持了編訂新曆的工作。經過多年辛勤努力,1280年,新曆告成,被定名為“授時曆”,並於次年正式頒行。郭守敬在負責儀器製造過程中,對舊的天文儀器逐一進行檢查,並與工匠配合,研製成了十多種天文儀器,其中有許多儀器在當時世界都是居領先地位的。

圭表測影技術,在當時有了明顯的進步。為了克服表端的影子因日光散射而模糊不清的問題,郭守敬創用了4丈高表,為傳統8尺圭表的5倍。自北宋起,製造的渾儀特別多,為了測量各種不同坐標值的需要,渾儀上增設了越來越多的環,其固定的裝置,有地平、子午、天常等環,能夠旋轉的環有白道、赤道、黃道環等。以致八九個圓環遮掩了很大的天區,使用起來很不方便。並且這樣多的環放在一個共同的中心上,校正起來也很困難。北宋的沈括取消了白道圈。郭守敬借鑒了沈括的做法,在沈括的基礎上,又取消了黃道圈,並創造性地設計和製造了著名的簡儀。簡儀改變了測量三種不同坐標的圓環集中裝置的方法,把它分解為兩個獨立的裝置(即赤道裝置和地平裝置),從而簡化了儀器結構,保留了四遊、百刻、赤道、地平四環,增加了立運環。這樣,除了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外,對絕大部分天區,一覽無餘。郭守敬又在窺衡兩端圓孔中央各置一線,增加了觀測的準確性。為了觀測赤經差,又在赤道環麵上安裝了兩條界衡,界衡兩端用細線極軸與北端連接。這樣測量的精確度又大大提高了。郭守敬還在赤道裝置上放置一個候極儀,使候極儀軸線和極軸平行,可以隨時校正赤道裝置。他又將一個固定的地平環和一個直立可轉的立運環以及窺衡構成的一個地平裝置。這是中國天文儀器中第一次出現的一個獨立的地平經緯儀結構,能同時測量地平經度和高度,當時稱之為“立運儀”。

郭守敬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儀器設計製造家。除了圭表、簡儀、立運儀以外,著名的還有用於觀測太陽位置的仰儀、可以自動報時的七寶燈漏、觀測恒星位置以定時刻的星晷定時儀以外及水運渾象、日月食儀、玲瓏儀等。仰儀是根據和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在一坐仰放著的中空半球麵儀器內用十字杆架著一塊有小孔的板,孔的位置正在半球麵的中心。太陽光經過小孔,在球麵上就形成太陽的倒像。從球麵上刻的坐標網立刻可以讀出太陽的位置和當地當時的真太陽時。而當日食時還可以觀測日食的食分、各食象發生的時刻及日食時太陽所在的位置。對月亮和月食也能進行類似的觀測。這塊有小孔的可以轉動的板稱為璿璣板,它很可能就是用來檢驗交會的日月食儀。郭守敬的傑出創造,把我國古代天文儀器的製造推到了一個新高峰。

郭守敬還是一位著名的天文觀測家,除了對恒星位置進行觀測外,郭守敬還組織了一次空前規模的測地工作,在北京、太原、成都、雷州等27處設立了觀測所,測量當地緯度,由南海到北海(15°-65°),從西沙群島至北極圈附近,每隔10度設一觀測台,測量夏至日日影長度和晝夜長短,觀測站數比唐代多了一倍,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對於一係列天文常數也都進行了測量,如1280年冬至時刻的精密測定,測定當年冬至太陽位置,測定當年冬至月離近地點距離,測當年冬至月離黃白交點距離,測定二十八宿距星度數(精度比北宋時提高一倍),測定北京二十四節氣日出日入時刻,等等,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郭守敬還是一位政績卓著的水利工程專家。他曾主持了若幹重要的水利工程,如修複唐來、漢延等渠,增辟大都水源,修浚通惠運河等。其中唐來渠,漢延渠等都在黃河上遊,唐來渠全長400裏,漢延渠全長250裏,及其他大小渠道,其溉田9萬多頃,對西北地區的農業生產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在渠口設滾水壩,又設若幹退水閘,這是一套比較完善的閘壩設計方式。郭守敬還在大都西北設計修築了長30公裏的白浮堰以解決通惠河的水源問題;並修建閘門和鬥門若幹座以維持通惠河的水位,從而保證了來往船隻的通航。在這些水利工程活動中還充分表現出郭守敬也是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他的水利工程設計都是以他自己的實際地理勘測資料為基礎的,他曾對今河南、山東一帶黃河附近幾百裏的區域進行過細致的地形測量,繪製了多幅地圖。他曾經親自上溯黃河,考察河源。他還發明了以海平麵為標準來比較大都和汴梁地行高下之差的方法。這是地理學中一個重要概念——“海拔”的始創。他在通惠河上遊河道路線選擇中所表現出來的對於地形測量的精確性至今還引起學者們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