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高職貧困學生感恩意識淡漠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負麵影響,引發感恩意識缺失。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錯綜複雜的社會環境雖然激發了人們的聰明才智,但也導致了一些人隻看重金錢,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的道德滑坡現象。而這也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身處其中的當代高職貧困學生們,使他們缺乏感恩意識,不知感恩,不懂報恩。
(2)父母過分溺愛,弱化感恩教育。許多父母補償心理過重,總是希望孩子完成自己未曾實現的理想。因此,在生活上大包大攬,過分寵愛、溺愛子女,卻從不要求子女感知自己付出的愛,感知自己生活的艱辛,更不要求子女回報。對子女來說“隻要學習好”就是對父母的交代,以致無形中弱化了對子女感恩意識的培養,促使他們成為不懂得感恩、不會報恩的“冷漠一代”。
(3)學校的教育片麵,忽視感恩教育。長期以來,我國以應試教育作為主要教育模式,而這種模式主要以學生的升學率、就業率以及教師的科研成果和論文發表數量作為衡量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標準,在這一價值取向的影響下,不可避免地忽視了對學生的感恩教育,忽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許多學生表現出自私自利、缺乏修養、感情冷漠、道德淪喪。馬加爵殺人事件深刻揭露了我國高校感恩教育方麵的缺失。
如何加強高職貧困學生感恩教育或者培養感恩意識
(1)以人為本,強化全員育人意識。孔子雲:“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強化教師的人本思想,強化全校教職工的育人意識,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高職院校,由於其貧困學生較多且生源的複雜性,在全校範圍內強化服務意識,發揮教師的育人功能,用愛心幫助學生,用情感溫暖學生,用科學的管理與嚴格的教誨引導學生,使學生遠離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為貧困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感恩育人環境。
(2)改革兩課教學內容,融入高職課堂。目前,在高職的德育課程中感恩的教育內容甚少,且感恩的理論講解與學生的生活聯係也是微乎其微。那麼,麵對當前高職貧困學生感恩意識淡漠現象,筆者建議將感恩內容融入高職課堂,這種融入不單單是兩課的融入,更應當滲透到高職課堂教育的方方麵麵。即在兩課教育中,引入中西方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對感恩內涵的理解,強化對學生感恩意識培養。
此外,針對貧困學生可以以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的感恩例子現身說教,觸動學生心靈,激發感恩意識。在其他課程中,適當添加相關學科的發展曆史,以及優秀品牌企業人文精神及運營理念的介紹,重點強調感恩意識在企業中的體現與轉化,培養學生的愛心、敬業精神與感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