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人道,地名神州
這是個平靜的村子,因村裏村外遍布桃樹,故名為桃源村。村裏祖先當年為避戰亂,退居到此,村裏人自給自足,已有幾百年沒與外界接觸。從村子裏最年長的人的有記憶起,這裏似乎就沒怎麼變過,還是那幾座山,那幾棵樹,那幾條小溪,那幾戶人家。
然就是這麼簡單的幾樣事物,卻勾勒出人世間難得一見的美景。這裏得天獨厚,四季如春,是故桃花經年盛開,美不勝收。而村子更有群山圍繞。
清晨,山裏雲霧繚繞,遠遠望去,隻有幾座大點的山峰能微見輪廓,極顯神秘,村裏的孩童每觀及此景便常常問身旁長輩,是不是山裏有神仙在施法!到了正午,陽光直瀉而下,山壁熠熠生輝,寶氣天成,神聖異常。而傍晚時分,夕陽西下,遠處山巒被映得一片霞紅,更有嫋嫋炊煙,使得村子裏的氣氛說不出的恬靜,安逸。
年長的人最終死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新出生的小娃,這便是村子裏唯一出現的變化,當然,如果那個小楊凡不盤算在內的話。
那是七年前,村長到山裏砍柴,走得深了,遠遠望見幾隻野狗對著一麵山壁發呆,大感詫異,便上前細看。走得近了,居然被他發現野狗身前山壁凹洞處躺著一個剛出生的嬰兒,說也奇怪,幾隻畜生光是看著眼前的嬰孩直淌口水,卻始終沒有向前。
村長年輕時也曾學武,見此不及細想,左手忙撿起身邊較粗的一根木棍,右手拿著柴刀便衝了上去,原來安靜異常的幾隻野狗,想必果真餓極了,看到眼前突然大了許多的食物,頓時雙眼通紅,齊刷刷的向村長咬來。但學武之人豈能為這幾個畜生所傷,說時遲那時快,村長側身就地一個翻滾,險險躲過了兩隻野狗的正麵撕咬,左手木棍橫劈而出,正中其中一隻後腦,被擊中的野狗當即躺在地上昏死了過去。
另外幾隻野狗見眼前之人如此凶悍,頓時不敢再衝,隻是將村長團團圍住,卻也不敢輕舉妄動。時間慢慢過去,村長心裏暗暗叫苦,如此再耗下去,就算不被咬死,遲早也要體力不支。轉念間,村長想到了嬰孩,這嬰孩從見到起就一直不哭不鬧,莫不是,已經死了?
村長頓感背脊一陣發涼,雙眼寒光隱現,就在他要發作時,幾隻狗好似預料到什麼一般,低吼一聲,轉眼之間,便向四處散去,不見了蹤影。隻留下不明所以的村長。
村長好笑的搖了搖頭,收起柴刀,幾步跑到嬰孩身邊。當村長抱起這個不足一斤的小家夥時,赫然發現他正雙目圓睜,嘴帶笑意的看著自己。果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全然不知自己已經在生死邊緣徘徊了一圈。
就這樣,男嬰被村長抱回了村子。如此奇事,自然引來了村裏人的圍觀,對這個不知來曆的孩子,一堆人同情心泛濫,爭搶欲抱。就在眾人想著要給孩子起名字時,嬰兒繈褓中落下一塊手巾,角落繡著“楊凡”兩字。片刻,眾人心領神會,這八成便是孩子父母為其取的名字,隻是不知為何他們會如此狠心,能扔下尚處於繈褓中的孩子。
村長膝下無子,妻子又在年前得病去世,隻剩孤苦一人,如今隻感上天眷顧。對於這個孩子,村長暗暗發誓,即使自己不能讓他富貴,卻也要讓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快樂安康。
山中無歲月,七年時間轉眼即逝。楊凡對村長極是孝順,不到三歲,便已經幫著拾柴,洗衣,做飯。奈何天不遂人願,時至今日楊凡還是口不能言,以致同齡的孩子都不願和他一起玩耍。開始楊凡心裏自然是不好受的,可時間久了,他便也養成了習慣,專心幫村長做一些家事,不再做多想。村裏的長輩見到村長,都誇他有個乖兒子,可在村長心裏,他寧願楊凡比別家小孩更鬧,更能惹禍。
這天,村長帶上柴刀準備和楊凡一起出門,熟料,剛走到門口,一腳踩空,險些栽倒。村長平時都健步如飛,如此情形,楊凡心知爹爹肯定身體不適,一把搶過他手中物件,扶著他到裏屋坐下,倒上茶水,便欲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