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個時代的結束和另一個時代的開始

兩千多年前,一位叫阿基米德的外國人說:“給我一個可以依靠的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

兩千多年後,中國偉人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是的,科學在人類的生活詞典裏,就像上帝一樣,從來都是一個極其神聖的字眼。如同現代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所說:“與宗教相比,科學能為人指出一條更為明確的通向上帝的道路。”正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改變和加快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步伐;正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將人類從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愚昧時代,帶進了千姿百態、美妙無窮的信息社會;同時也正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們隨著地球的旋轉,一天比一天更加興奮、繁忙起來。尤其進入20世紀後,人類進入了一個科技革命的世紀,在這個世紀裏,科技創造的物質財富,超過了人類曆史的總和。

當今世界,人類正進行的“戰爭”,是一場以經濟為核心、科技為支點、政治為杠杆、軍事為後盾的看不見彈片飛舞、硝煙彌漫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科技成了中心,科學家成了主角。科技給人類帶來的希望與驚喜、困惑與恐懼,同樣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中國曾是一個科技古國,也曾是一個科技大國。然而到了近代,我們卻衰弱了,落伍了,被西方世界遠遠拋出了競賽的跑道。新中國成立後,1956年我們曾迎來過科學的春天,但這個科學的春天不久便被“左”的政治取代,很快凋零了。之後,便是“大躍進”,便是三年自然災害,便是長達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科學和科學家,就像一個營養不良而又無人理睬的孤兒,被拋在了時代的牆角。

不久前,有關部門曾公布過一份調查分析數據:中國有99.8%的人沒有達到基本的科學素養水平,與1989年的歐洲共同體國家相差21倍,與1990年的美國相差33.5倍;當對國人的科學素質作一份20萬分之一的抽樣調查時,結果發現,對科學詞彙和概念的理解與14個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排位競倒數第一。而且,據統計,中國現有文盲2.2億人,但科盲競高達5億人!

顯然,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數字,同時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和回味的數字!

有幸的是,1978年,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科學的春天;1986年,中國製定了跨世紀的高科技發展計劃——“863計劃”;1998年,中央將“科教興國”作為本屆政府的最大任務。於是,隨著“左”的政治時代的結束,中國進入了另一個新的時代。

這個新的時代,便是高科技時代。

今天,身處高科技時代的中國人,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空間上,都再也無法離開科技。科技既像一輪太陽,讓每個人都獲得了光明;科技也如一輪月亮,讓每個人都享受到了溫情。我們有了彩電和冰箱,有了CD和音像,有了電話和電腦,有了尋呼機和手機,有了高速公路和因特網……我們事事都在沐浴著現代高科技的雨露陽光,我們時時都像呼吸空氣一樣呼吸著高科技的新鮮氣息,甚至,連3歲的小孩子和100歲的老奶奶都在感歎:“哇,科技真好!”

那麼,什麼是科技?科技是什麼呢?

至少,這是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也許還是一個永遠也回答不清的問題。隻能比喻說,科技就像一個理發師,當人類的脖子伸過去的時候,既可能錦上添花,又可能頭破血流。再比喻說,科技如同一麵鏡子,對照者如果是個醜婆,現出的決不可能是位仙女。

還是打開此書吧,它雖然不能替您解答所有問題,但當一個時代結束而另一個時代開始的時候,通過此書,你至少可以感受到科技的某些真正含義和實實在在的內容,至少可以感受一下什麼是中國真正的科學家,至少可以感受到一個民族由傳統走向現代、從國內走向世界的陣痛與思索、脈動與心跳;同時,還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以高科技為中心的大時代,的確已經到來了!

那麼請問,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