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其“別稱”分別為:

子時——“夜半”

醜時——“雞鳴”

寅時——“平旦”

卯時——“日初”

辰時——“食時”

巳時——“隅中”

午時——“日中”

未時——“日映”

申時——“哺時”

酉時——“日入”

戌時——“黃昏”

亥時——“人定”

【中華禮儀用語】詩寫華夏吟九州,墨氳中國著今古。

頭次見麵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

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人幫忙說勞駕,請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不知適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請問,請人指點用賜教。

讚人見解用高見,自身意見用拙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到用光臨。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別人離開用再見,請人不送用留步。

歡迎顧客稱光顧,答人問候用托福。

問人年齡用貴庚,老人年齡用高壽。

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

對方字畫為墨寶,招待不周說怠慢。

請人收禮用笑納,辭謝饋贈用心領。

問人姓氏用貴姓,回答詢問用免貴。

表演技能用獻醜,別人讚揚說過獎。

向人祝賀道恭喜,答人道賀用同喜。

請人擔職用屈就,暫時充任說承乏。

【中華傳統節日】

1、正月初一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

2、正月初五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元宵節)

4、二月初二春龍節又叫龍抬頭青龍節

5、二月十五花朝節

6、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

7、三月初三上巳節傳說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定陽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佛誕日,又有牛節之稱過了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至節

12、六月六曬伏節“六月六,曬紅綠。”“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

13、七月七日,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又稱鬼節,盂蘭盆節。

15、七月三十地藏節

16、八月十五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一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十月十五日下元節

20、十一月二十二日冬至

21、十二月八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一天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古代女子每月情趣生活】

一月踏雪尋詩,烹茶觀雪,吟詩作樂。

二月寒夜尋梅,賞燈猜謎。

三月閑廳對弈。

四月曲池蕩千,芳草歡嬉。

五月韻華鬥麗,芬芳滿園。

六月池亭賞魚,池邊竹林颯颯作響。

七月菏塘采蓮,泛舟湖上。

八月桐蔭乞巧。

九月瓊台賞月。

十月深秋賞菊。

十一月文閣刺繡。

十二月圍爐博古。

古代漢人女子的萬福禮分大禮和常禮。

大禮:兩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壓左手),右腿後屈,屈膝,低頭。

常禮:右手壓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雙腿並攏屈膝,微低頭。一般性禮節,隻是右手壓住左手。致福曰禮,成義曰儀。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曆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