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碟的發現與記錄(1 / 1)

飛碟的發現與記錄

學生發現飛碟

1980年11月11日晚22時,武漢大學空間物理係1977級、1978級學生王潮、潘星、呂賀等幾十人在操場上玩,突然他們看到一橢圓形飛行物從東北方向約40度仰角處緩緩飛來,在頭頂上空轉一小圈後,改向西偏南10度方向飛行。飛越頭頂時,仰角約為80度。

飛行物帶有4盞燈,兩黃兩白,相對排列。其中,黃燈始終亮著,而白燈一亮一滅,周期約為1.2秒。飛行物本身較暗,但靠這4盞燈發出的光可看出飛行物轉彎時發生順時針自旋,4盞燈也跟著同時旋轉,一會兒停了下來,飛行物速度極慢,約15分鍾後消失在遠方……在這一目擊案發生前45分鍾,西安市民也發現了草帽狀的飛碟。

UFO專家的斷定

這兩起發生飛碟事件的地區相距隻有100千米;出現的時間也相近,隻相差45分鍾;形狀相似,並且是草帽狀與中心向外凸起的圓碟;光色相同,均為黃、白兩種顏色;均有自旋等。UFO專家根據這些現象斷定,這很可能是同一個飛碟在地球上活動。

中學教師的觀察記錄

“8月27日夜空無雲,能見度極好。19時55分左右,一不明飛行物由西北方向朝東南方向飛行。飛行物呈橘黃色,由一中心極亮點與一螺旋光環組成,在其周圍有3圈呈螺旋形的煙霧狀光暈,呈順時針方向以大約兩秒鍾一周的速度旋轉,光暈呈淡黃色,並且飛行物無聲響,飛行速度很快,大約在半分鍾後消失……”這是上海市光華中學教師張征庸記載的觀察記錄。

天文界的看法

上述現象發生後,一些人士談了自己的看法。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發言人認為:“根據不明飛行物的形狀和運動方式可以肯定,這個物體不是飛機,也不是流星和彗星。另外,也不排除不明飛行物是地球及大氣本身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的可能性。”美國得克薩斯州航天工程師詹姆斯·奧本格認為上海附近人們所看到的不明飛行物和日本發射的火箭有密切關係。

對於這種現象,既然有如此多的目擊者在不同地點看到,這不是幻覺,此飛碟飛行時有下降階段,然後又有上升階段,飛機未能追上,從西北往東南飛,有橘黃色而且無聲,這能是日本的火箭嗎?因此飛行物到來產生停電效應,並且螺旋狀軌跡飛行等,與國際上飛碟案例十分相近。因此,UFO研究人士認為,上海這一案例應是真正意義上的飛碟而不應是地球人造飛行物。

科學研究小組成立

由美國、日本等國家的9名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盡管沒有明顯證據證明不明飛行物對地球有什麼企圖,但他們認為,一些關於不明飛行物的報告仍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這次研究,是由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彼得·斯特羅克帶頭的科研小組在1970年開始研究的。據該小組的專家說,他們是最早對不明飛行物進行獨立研究的。他們得出的結論是,盡管他們對大量關於不明飛行物的報告很感興趣,但多年來,公眾與科學界卻一直沒有重視對該領域的研究。

科學小組成員的討論

來自科羅拉多州博爾德的科學家托馬斯·霍爾澤是該小組的成員之一,他承認他無法相信外星人能從飛行的球體上觀察人類的說法。但他指出,他們在研究中仍然發現了一些無法理解的現象,主流科學家應該努力弄明白這些現象。他們研究的材料包括人們拍攝到的不明飛行物的照片。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收到的一些報告聳人聽聞,但這些是因為過去沒有人對此領域做出嚴肅的研究所致。科研小組認為,以往科學界對不明飛行物太感興趣,是因為受當時科學技術條件的限製,也因為很多科學家認為不明飛行物的現象更像一種精神現象,而不是科學現象。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應該能從不明飛行物研究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未來的科學研究

許多年前,人們報告了大量不明飛行物現象,這些報告對很多領域的研究有益,包括對騙術、幻覺、行星、恒星、流星、雲的形成,秘密飛行物以及外星飛行物等的研究。據這些科學家說,法國的太空研究機構已經決定出資支持深入調查不明飛行物現象,並建議成立一個國際研究機構,以便對那些具有前景的不明飛行物報告進行研究。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們指出,他們覺得有一種社會責任感驅動著他們做這方麵的研究,因為不明飛行物報告對社會確實有著重要意義。

拓展閱讀

有人認為,飛碟可能純屬人們的心理現象,它產生於個人或—群人的大腦。飛碟現象常常同人們的精神心理經曆交錯在一起,在人類大腦未被探知的領域與飛碟現象間也許存在某種聯係。這種心理使他們常常容易產生幻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