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震和火山
遭遇海底地震事件
海底地震是地下岩石突然斷裂而發生的急劇運動。岩石圈板塊沿邊界的相對運動和相互作用是導致海底地震的主要原因,海底地震是對在海上航行的人們的又一大威脅。
1958年7月9日晚,美國阿拉斯加東南的裏都亞港發生了一次地震。潮水所到之處淹沒山坡,衝毀樹林。潮水過後,隻留下一片光石禿嶺。
1959年春,前蘇聯客貨輪“庫魯”號在堪察加沿海海域航行,突然受到震動,好像有隻大鐵錘不停地敲打船底,每打一次,船身就劇烈地抖動一下,船上的舵輪、雷達全部失靈。海麵上騰起無數水柱,周圍一片白色的泡沫。 1964年3月21日,美國阿拉斯加地震發生時,前蘇聯“堅定”號救護船正在距安克雷奇市463千米的公海上。它在5分鍾之內竟受到三次劇烈震動,就好像全速前進的船隻猛地撞上了礁石一般。
海底地震的危害
在海底地震中,船隻損失的程度取決於地震的強度,也取決於船隻與震中之間的距離。
科學家認為,由海底傳遞到海麵的地下震動在震源地區感覺最明顯,5級至6級的地震便可以毀壞船體,掀掉鍋爐和發動機。
對停留在港內的船隻來說,最危險的則是海底地震造成的海嘯。地殼急驟升降,迫使幾千米長的水柱發生運動,在海水上層形成巨大而迅猛的波浪,當波浪湧進淺水海域時,浪頭驟然增高,速度放慢,像一麵牆一樣傾倒在岸上。
遭遇海底火山事件
所謂海底火山,就是形成於淺海和大洋底部的各種火山,包括死火山和活火山。地球上的火山活動主要集中在板塊邊界處,而海底火山大多分布於大洋中脊與大洋邊緣的島弧處。板塊內部有時也有一些火山活動,但數量非常少。海底火山爆發也常常給海上船隻帶來慘重的災難。
1952年9月23日,在日本東京南416.7千米的一座礁石附近,火山爆發。首先來到這裏的一艘日本海上防衛廳的考察船發現海麵上出現了一個新島,海拔30米,直徑150米。幾天之後,小島卻消失了,但火山口還在繼續噴射,火山熔岩流入海裏,蒸氣變成雲彩升上天空。這時,東京漁業研究所的一艘水文考察船又駛近火山爆發區,正當船上人員開始攝影、測定火山威力、選取當地水土樣品時,第二次火山爆發,考察船當即被蒸氣和灰燼吞沒了。火山噴射物散落以後,海麵上再也不見船的蹤影。直至過了很久,船的殘骸才被找到。
世界火山概況
全世界的活火山有500多座,其中在海底的近有70座。海底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大洋中脊和大洋周邊區域。我國陸地上的火山已經有較多記載,如雷瓊火山群、長白山火山、藏北火山及大同火山群等。在我國海域的底部,同樣有火山存在。台灣自8600萬年前就開始有火山活動,斷斷續續的火山活動在台灣島的北端、東邊和南部留下不同時期噴發的火山。
解密海洋微地震現象
微地震的一個明顯特點是它常常伴隨附近海洋風暴的出現而爆發。它所包含的波動頻率則恰好是它所伴隨的風暴激起的波浪頻率的兩倍,這就是所謂的“信頻現象”。此外,人們還觀察到,當風暴由大陸吹向海洋時,這種微地震常能持續很久;反之,當由海洋吹向大陸時,一旦風暴登陸,它就很快減弱以至消失。
人們曾做過許多猜測,有人認為這是海浪衝擊海岸的結果,也有人想用波浪起伏,施加在海底的壓力發生變化來解釋,但這些說法都不能解釋前麵說的“信頻現象”。地球物理學家斯科特、海洋學家邁克和流體力學家朗吉等人在對微地震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經過複雜的計算發現,兩列相同頻率沿著幾乎相反方向行進的波浪相撞時,的確能產生一種向水中各個方向輻射的微弱聲波。
它不是通常的駐波,也不隨深度而衰減,而且其頻率很接近波浪頻率的兩倍。計算結果表明,由於風暴會在廣闊的洋麵上掀起波濤,其中含有許多相反方向的波動成分。由所有這些成分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合成聲波的能量相當可觀,足以引起微地震。
拓展閱讀
高尖石島位於我國西沙群島東部東島的西南方14千米的東島大環礁西緣。這個麵積不足300平方米、呈4級階梯狀的小島實為海底火山的露頭。科學家在岩石鑒定中發現,在火山碎屑岩中夾有珊瑚和貝殼碎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