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群島之國
千島之國是指擁有上千個大大小小各種各樣島嶼的國家,如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爾代夫等。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由13667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6000多個島嶼有人居住,因此有“千島之國”的美稱。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者印尼。
印度尼西亞是東南亞的群島國,它橫貫赤道,領土有190多萬平方千米。它的麵積居亞洲第四位,人口居亞洲第五位,但是,它的島嶼數卻名列世界前茅,高達13667個,素有“千島之國”的稱號。
實際上,印度尼西亞應該是個名副其實的“萬島之國”。僅國內的千島縣,一個縣就有島嶼1000多個。廖內縣則更多,達2500多個。
無論就島嶼總數說,還是從群島的總麵積看,印度尼西亞的“千島之國”之名,都是名不虛傳的。單就它的名字來看,其中“印度”一詞,在梵文中意為“海”,“尼西亞”在希臘語中意為“島嶼”,印度尼西亞一詞,就是“海”和“島”的合稱。
此外,印度尼西亞還有一個很動聽的土著名稱叫“奴山打拉”,也正是“群島之國”的意思。由於島多而分散,全國重要的海和海峽就有10多個,因此印度尼西亞又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國”。
有趣的是,印度尼西亞的許多島名和城名都有其特有的含義與來曆。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坐落在西爪哇北海岸,“雅加達”一詞,在印尼語意中為“光榮的堡壘”,代表著印度尼西亞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伊裏安”在印度尼西亞語中含有“人民”和“高地”的意思,意為“人民的高地”。爪哇島上的萬隆是座風景優美的山城,坐落在火山群中。這個地方曾稱“勃良安”,意即“仙之國”,後改為“萬隆”。印度尼西亞西端的蘇門答臘,古時曾稱“蘇瓦納布米”,意即“光輝綺麗的鄉土”或“盛產黃金的國土”。
這些島名和城名的意思和演變,寄托和表達了印度尼西亞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印度尼西亞獨立後,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又贏得了“希望之島”的美稱。
拓展閱讀
我國沿海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有3536個,其中有人居住的島嶼有450個,除台灣省外,有12個海島縣,200多個海島鄉。浙江、福建兩省海島有3500個,占總數的54%。我國海島最多的省是浙江,共有海島1912個。
複活節島上的奇觀
複活節島的發現
當羅格文等人一踏上這個小島,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