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河(1 / 1)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河

在哥倫比亞東部的普萊斯火山地區有一條雷歐維拉力河,全長580多千米。因為河水中約含8%的硫酸和10%的鹽酸,成了名副其實的酸河,河水中無魚蝦及水生植物。

這條河河水不僅味酸,而且刺激性強。經探測證明,河床中有不計其數的又深又長的穴道直通火山區。河水的酸性可能是火山爆發時排出的燃燒物和硫酸、鹽酸等物質,經由河床穴道滲入河中所致。

在希臘半島北部有一條奧爾馬河,河水甘甜,某些地段其甜度甚至可與甘蔗汁相媲美。地質學家認為,甜河的形成是因為河床的土層中含有很濃的原糖晶體的緣故。盡管如此,當地人卻不敢把它當糖水喝。

印度孟買北部有一條河,河水之苦賽過黃連,所以人們稱之為苦河。究其原因,是河床深處的“苦石”結構所致。也正因為河水苦,各製藥廠爭先恐後地爭奪河水,造成水位急劇下降。

香河位於西非的安哥拉境內,原名勒尼達河。它僅長6000米,河水香味濃鬱,百裏之外也能聞到撲鼻的奇香。據說,香河之所以香有兩個原因:一是河底生有很多能在水中開的花,花的香味散發出來溶於水中;二是河底的泥沙含有香味。但是真正的原因人們還沒有搞清楚。

位於西班牙境內的延托河,河的上遊流經一個含有綠色原料的礦區,河水呈綠色。往下有幾條支流經過一個含硫化鐵的地區,水變成翠綠色。流入穀地後,一種野生植物又把它染成棕色和玫瑰色。再往下流經一處沙地,河水又變成了紅色。該河也被稱為變色河。

在阿爾及利亞有一條被稱為墨水河的河流。這條河由兩條含有墨水原料成分的小河彙集而成。彙合後的河水含墨成分更大,簡直成了天然的高級墨汁。人們在這裏可以用這不花錢的墨水寫字作畫。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曾取這條河中的水當墨水用。

希臘有條奇特的阿瓦爾河,河水每晝夜4次改變流向:6小時流向大海,接著6小時又從海裏倒流回來,再接著6小時又流向大海……如此往複,天天如此,年複一年。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受到愛琴海潮汐的影響。

拓展閱讀

雲南省元陽縣馬街鄉老丙寨子腳有一條小河,河中的水被稱為龍漂水,河水清澈晶瑩。更奇特的是,用這裏的水煮飯,鬆軟可口。在那兒常常可見附近的傣族人民手提鍋,到那兒品嚐“粉紅米飯”。

使人說不出話的啞泉

三國時,諸葛亮為了擒拿南王孟獲,率軍南征至雲南西洱河,遇到4眼毒泉,其中一眼為啞泉。時逢天氣炎熱,人、馬飲用了啞泉水後全都中毒,將士們都說不出話來。

後來幸得一智者指教,又飲安樂泉水,“隨即吐出惡涎,便能言語”,電視劇《三國演義》中也有這個劇情。難道真的有能讓人說不出話來的泉水嗎?

啞泉的水,喝到嘴裏卻甜滋滋的。科學家認為,它應該是一種稀有的礦化泉。啞泉水中含有銅鹽較多,呈弱酸性,初飲感覺有點兒甜,飲入過多則會中毒。首先影響聲帶,使發聲嘶啞甚至失聲。解救的辦法是盡快飲用一定量的堿性水,與酸性銅鹽發生中和反應,產生不溶於水的沉澱物。

雲南、貴州一帶自古以來就是產銅的地方,深山泉水中含有銅的化合物較多,從而形成了啞泉。

雲南有3眼啞泉:一眼在昭通地區的巧家縣,一眼在保山市瓦窯,還有一眼在臨滄地區鳳慶縣境內的瀾滄江邊。在貴州省安順紅崖碑下也有一眼啞泉,吸引了眾多遊客。

這些啞泉有著特殊的科研價值和旅遊價值。在啞泉處都立有醒目的碑牌,提醒路人和遊客不要誤飲。可是,銅礦石是不溶於水的,怎麼會跑到泉水裏麵去了呢?1947年,美國科學家在用硫酸銅溶液做試驗時,發現了溶液中居然有好幾種微生物,即氧化硫杆菌、氧化鐵杆菌、氧化鐵硫杆菌。它們能夠氧化、分解礦石,使其轉化成為溶於水的硫酸銅。這個發現終於揭開了啞泉的秘密。

解毒的簡單方法是摻進大量石灰水,與之起化學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氫氧化銅和硫酸鈣沉澱。安樂泉即為堿性水,能使銅鹽生成不溶於水的沉澱物。

在山東省泗水縣泗張鎮天齊廟村東山腳下有一處泉水,也稱啞泉,這個啞泉是因為它出水無聲而得名的,泉水清澈,水質甘甜,四季長流。水流夏季流量充足,汩汩滔滔;冬季流量勢弱,細流涓涓;周圍林木茂密,花草豐茂,環境優雅。

當地人十分珍愛這眼泉,現在這眼泉仍然四季長流水,滋潤著這裏淳樸的鄉民。泉水因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成為當地優質礦泉水的源頭。

拓展閱讀

在雲南、貴州等地有多眼黑泉,當地人把它們叫做“扯雀塘”,意思是從上空飛過的雀鳥會被扯下來中毒而死。泉中不斷冒出酸臭氣體,刺鼻、刺眼,使人頭暈、惡心,渾身發軟,呼吸急促,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