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以色列侵略周圍阿拉伯國家並占領整個耶路撒冷。近2000年來,西牆首次處於猶太人控製之下。以色列政府在西牆前辟出寬闊的廣場,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大屠殺紀念日、猶太新年、贖罪日等重要的國家或宗教節日,便在此舉行紀念活動或宗教儀式。
1981年哭牆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傳說及考證
耶路撒冷著名的“哭牆哭了”:這麵巨大的石牆中間的一塊巨石上異樣地出現了一道水漬,經過幾天風吹日曬依然如此,既不擴大、也不消失。
如果把水漬形容為“哭牆之淚”的話,那麼哭牆實際上流了3行淚,而不是先前所報道的一處。在哭牆前看到,那行“淚”位於哭牆中間靠左的位置,距離地麵大約六七米的高度。水漬長方形,盡管濕漉漉的,卻並沒有水滴下來,水漬四周都是幹的,一點水的痕跡也沒有。
由於水漬正好位於一塊巨石正麵,所以從地麵看起來似乎水是從石頭內部滲出來的,這也許是一些人覺得怪異的原因。另外兩處水漬都位於石牆的縫隙處。水從縫隙裏滲漏出來,潤濕了下麵的石頭,一些牆縫的填料也被腐蝕掉了,所以看起來更像兩隻“流淚的眼睛”。
“哭牆之淚”被證明純屬自然現象
其實哭牆出現水漬並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一種經常出現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在2001年前就出現過,當時查明,原因是哭牆另外一側用於滴灌的水管發生滲漏,而滲漏的速度和蒸發的速度正好相抵,所以水漬能夠長時間既不消失也不擴大。
以色列文物局會同有關地質和文物專家也對哭牆水漬現象進行了調查分析,最後專家們得出的意見也證實“哭牆之淚”其實並不神秘。
以色列文物局在發布的調查結論中說,這一現象雖然不像2001年前那樣,是由於滲水形成的,但也屬自然現象,是由於一種長在石頭中間的植物腐爛後引起的。
“哭牆之淚”雖然被證明純屬自然現象,但人們仍舊希望,總有一天和平會降臨這片土地。那時,人們將不再互相殺戮,而哭牆也會恢複它本來的稱呼——西牆,到那時,哭牆將不再流淚!
據說,在所羅門聖殿被羅馬人焚燒時,猶太人麵對坍塌的大殿和殘垣斷壁,聚集在西牆下失聲慟哭。期間,有人看見有6位天使也坐在一麵殘牆上哀聲哭泣。天使的淚水滲入石縫﹐從而使聖殿廢墟的殘壁永遠不倒﹐見證著這段苦難與悲劇。
今日的“哭牆”,已是當年聖殿的唯一遺跡,麵對這麵悲情記憶的曆史之牆,苦難的猶太人怎能不悲從心起,辛酸落淚呢?作為旁觀者,誰能理解猶太人心目中的上帝?誰能像猶太人一樣理解和平的深刻涵義?誰又能真正理解他們的希望和痛哭?
拓展閱讀
1992年據考古學家透露,他們在“哭牆”發現5塊巨型基石,這些石塊有2000多年的曆史。據考古學家用聲波探測法測定,其中最大一塊巨石約長13.6米,寬4.6米,高3.5米,重達57萬千克,據說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