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誕生(1 / 2)

宇宙的誕生

宇宙是指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當然也包括太陽和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一切動物、植物和事物。

宇宙是如何誕生的?現在的樣子又是如何演變而成的呢?在很早以前人類就提出了這些疑問。這些使人類困惑千年而未能破解的重大問題,直至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了一般相對論學說之後,才首次有了符合科學邏輯的解答。

一般相對論提,出宇宙有可能發生膨脹,後來研究的結果證實了這一點。科學家們發現,遠方的銀河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和我們的銀河拉遠距離,這說明宇宙正在逐漸地膨脹著。另外,科學家還發現宇宙空間到處充滿著雜音、電波,這證明宇宙曾經是一個超高溫、高密度的大火球。

宇宙是廣袤的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彌漫的物質的總稱。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地運動和發展中。《淮南子·原道訓》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即宇宙是天地萬物的總稱。

宇宙中的物質分布出現不平衡時,局部物質結構會不斷發生膨脹和收縮變化,但宇宙整體結構相對平衡的狀態不會改變。僅憑從地球角度觀測到的部分,可見星係與地球之間距離的遠近變化,不能說明宇宙整體是在膨脹或收縮。就像地球上的海洋受引力作用不斷此長彼消的潮汐現象並不能說明海水總量是在增加或減少一樣。

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

原來宇宙裏所有的東西都擠在一起,大爆炸使新生的宇宙向四麵八方飛出去。很久很久以後,爆炸的碎片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星群,宇宙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宇宙中有60多億個星係,銀河係隻是其中一個。而一個銀河係中就有1000多億顆恒星,太陽隻是其中的一顆。

宇宙是那麼遼闊,要用光年來計算距離。一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走過的路程,約等於10萬億千米。

雖然宇宙現在還在繼續向外擴大,但總有一天各個星係之間會反過來越靠越近,直至撞在一起,發生大收縮為止。

拓展閱讀

如果把所有的物質都做成太陽,那麼將會有1000萬億個“太陽”,離我們77光年的獅子星座正以每秒1.95萬千米速度遠去,離我們16.7光年的牽牛星座正以每秒3.94萬千米速度遠去,其原因在於宇宙在膨脹。

宇宙的星係地圖

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宇宙中的大量星係都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區域上,這種極大的尺度結構上看去就像是長長的鏈條,所以叫“宇宙長城”,這可比星係的尺度要大得多。這個結構長約7.6億光年,寬達2億光年,而厚度為1500萬光年,儼然就是一條不規則的薄帶子。天文學家們形象地稱呼它為“長城”,後來就被人稱為“格勒—赫伽瑞長城”。

這道肉眼看不見的曲線形的“長城”,離地球大約2億至3億光年。由於距離遙遠,它在一般的天文攝影照片上顯示不出來。它使人們了解到宇宙中最大的發光結構不是銀河係中的超星係團,與此同時又給人們一些啟示:在太空中會不會還有更大的天體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呢?

2003年10月20日,以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理查德·格特為首的一組天文學家啟動了一個名為“斯隆數字天空觀測計劃”的項目,他們利用新墨西哥州阿帕奇角天文台的大型望遠鏡對1/4片天空中的100萬個星係相對地球的方位和距離進行了測繪,然後把它們描繪在一張“宇宙地圖”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