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47(1 / 2)

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47

101.潘琴由加熱黑色沉澱物到發明染料

一天,潘琴的老師霍夫曼沉思自語:能否用煤焦油化學藥品來合成奎寧?奎寧是抗瘧疾藥品,如果合成成功,必將使歐洲國家擺脫依賴遙遠的熱帶國家供應奎寧的局麵。

老師的想法使潘琴覺得很有意義,便在家開始做實驗,但他失敗了。當時還沒有人知道奎寧的結構,即使知道,憑當時僅知的幾種合成方法要製出奎寧來也十分困難。

18歲那年,潘琴大二了。暑假時,他想利用這段時間做一些研究。於是,斯托曼爾教授推薦他試試金雞納霜的化學合成。

潘琴知道已經有人在研究治療瘧疾用的金雞納霜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取得成功,你可以試一試呀。”斯托曼爾教授笑著拍了拍潘琴的肩頭。

潘琴點點頭,開始忙開了。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眼看假期一天天地過去了,潘琴的實驗還是一無所獲。

一次,潘琴將重鉻酸鉀加入從煤焦油裏提煉出的苯胺裏,結果還是失敗了。潘琴氣急之下,正準備將試管扔了。突然,他發現試管底部有一些奇怪的黑色沉澱物。潘琴正打算把這團沉澱物倒掉,忽然心生一念:給沉澱物加熱,看它是否還原。他點然酒精燈,仔細觀察沉澱物的變化,結果驚奇地發現,黑色的沉澱物漸漸地變成紫色的液體。

這顏色太美麗了!潘琴馬上想到這東西或許可以作染料。他把一些紫色液體塗在白紙上,白紙立刻變成了紫色。他又將紫色液體塗在幾種絲織品上,效果非常理想。他看到了這種紫色液體的應用前景。當時的染料都是天然顏料,來源不廣,價格昂貴,而且隻有很少的染料可以牢固地附著在織物上。而他的染料的主要原料苯胺,是從煤焦油中提取的,來源充足,效果也很好。

潘琴把他的紫色化合物樣品寄給蘇格蘭的一家染坊。複信是令人振奮的,說經它染的絲非常漂亮,而且永不褪色,還問這種染料是否容易製取。

潘琴滿懷信心地作出了決定,他將這種染料的製作方法申請了專利,父親和哥哥鼎力支持他。1857年,潘琴一家辦了一座染料工廠,經過六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生產出了紫色染料,工藝技術也不斷提高。

1861年,潘琴在英國化學會上做報告,介紹煤焦油在工業上的用途。報告結束後,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向他表示祝賀,稱讚他在製取紫色染料方麵的成就,潘琴卻謙虛地說:“這沒有什麼,我是偶然碰到的。”

102.英國醫生鄧洛普發明自行車

在我們這個自行車的王國裏,你知道自行車是誰發明的嗎?

1888年英國醫生鄧洛普給兒子做了一輛自行車。可是當時自行車的輪子是木頭做的,常常把兒子摔得鼻青臉腫。

一天,鄧洛普拿著橡膠管在花園裏澆花,由於水的流動,震得他的手心癢癢,橡膠管的這種彈性,使他一下子聯想到兒子愛玩的自行車,他想:“如果把橡膠管灌滿水,安到自行車輪上,不就可以減輕車子的顛簸嗎?於是橡膠管製成的輪胎成為所有自行車輪、汽車輪等橡膠輪胎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