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口才的實用技巧16(1 / 3)

第三章口才的實用技巧16

3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兵

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他的專業知識,85%取決於他的口才和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能夠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的心靈。假如你能夠站在大眾麵前,從容不迫地娓娓而談,你的前途將不可限量。80%的成功人士靠口才打天下。鷹擊長空,羽翼是最有力的保障;人要成功,口才是最有力的武器。正所謂: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戰國時期的毛遂就是靠那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了成功,成為流傳至今的口才泰鬥。

毛遂,戰國時平原君趙勝門下食客。公元前257年,秦兵包圍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救。平原君要在食客中選出能文能武的得力人員20名同去,可挑來挑去,隻選出19名。這時,毛遂就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要求同去。平原君看了他一眼,問道:“你到我門下幾年了?”毛遂答:“3年。”平原君說:“一個人如果真有才能,好比錐子放在布袋裏一樣,錐子的尖立刻會露出來。而你到我門下已經3年,我卻沒有聽誰說過你有什麼才能。我看,你還是留在家裏吧。”毛遂說:“我現在向你自我推薦,就是請求你把我放進布袋裏去。假如你早把我放進布袋裏,那我早已冒出尖子‘脫穎而出’了。”平原君聽他說的有道理,就同意他隨行前去楚國。

一路上,那19人同毛遂說說笑笑,發現毛遂果然很有學問,大家對他的看法開始改變。到了楚國,平原君拜見楚王,要求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合抗秦。雙方從清早一直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等人在殿前的台階下等了老半天,不免著急起來。那19人就對毛遂說:“毛先生,你去試試。”於是毛遂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麼說了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也是我的隨員。”楚王便向毛遂嗬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同你們主人談話,你算什麼?”毛遂按劍上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嗬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10步之內,大國也沒用,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裏。你們楚國確實是個地大兵多的國家,但並不強盛。秦將白起不是曾經一下子就把你們打敗了嗎?還攻破了你們的首都,侮辱了你們的祖宗,這是百世難忘的深仇。我們趙國人都為你們感到羞愧,而你倒滿不在乎。其實,咱們兩國聯合抗秦,主要還是為了楚國,你以為我們僅僅是為了趙國嗎?”

楚王聽了,頓覺慚愧,立即對毛遂說:“對,對,你的話完全正確,我和你們聯合抗秦。”毛遂又問一句:“你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毛遂叫人取雞狗的血來,當場歃血為盟,表示誓守聯合抗秦的盟約。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後,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地說:“我今後再也不敢談論識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幹。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於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典故叫“燭之武退秦師”,講的是秦晉聯軍要攻打鄭國了,鄭國的文臣武將均一籌莫展,武將不敢出征,文將沒有計謀,最後鄭王不得不請燭之武老將親自出馬,去秦國一趟。燭之武受命於危難,到了秦軍那裏去,找到了秦軍的統帥。他對秦軍統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陳唇亡齒寒的利和弊,最後終於說服了秦國統帥,讓秦國大軍立刻撤軍不再攻打鄭國,並且留下兩員大將,協助保衛鄭國。晉國一看無可奈何,隻好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