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課堂教學管理的功能
組織功能
這是課堂管理最基本的功能。課堂教學要有效進行,教師必須對教學設備、教材、學生以及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組織,這樣,學生才能由分散的個體變成有效的學習集體,教材、教學設備才能充分發揮作用,教學活動才能係統、有序地進行。
促進功能
這一功能是指良好的課堂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課堂中學生個體和集體的合理需要,形成積極、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激勵學生的參與精神,激發學生的潛能的釋放,從而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協調功能
協調功能是由課堂管理對象的特點決定的。由於課堂是由人、物、信息、時間等要素組成的複雜係統,就其中的主要因素下一人來說,幾十、上百個學生在一起活動,沒有行動上的協調一致,教學就無法進行。要發揮課堂係統的整體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充分發揮課堂管理的協調功能。
維持功能
維持功能是指教師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較持久地維持課堂教學的基本秩序以形成比較穩定的教學環境,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3.課堂教學管理標準方法
直接指令法
教師通過明確的管理指令信息,實現對課堂教學主動控製的方法。像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請注意黑板”“請注意這句話”“不要隨便講話”等,就屬於這種方法。
使用這種方法,一是要適時;二是不宜過多地使用“不要”之類的否定性指令;三是要努力做到令行禁止。
間接暗示法
教師通過運用比較隱蔽的表達方式,傳達課堂管理意圖,讓學生在某種暗示情景中,自覺遵守課堂管理要求的方法。
這種方法既有利於保護學生的自尊需要,又能體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像“現在同學們都在認真看書,有的同學還動筆圈點,已經進入學習的良好狀態”之類的暗示語,會使本來認真看書的學生更加認真,使一些不怎麼認真的學生自動端正態度。
運用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必須洞察課堂情景,特別是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力求準確而巧妙,淡化管理“痕跡”。
恰當評價法
教師依據課堂管理的現狀,及時做出恰當的或肯定或否定的評價,以此激發學生內在進取熱情的方法。
評價的對象,可以是學生的注意程度、遵守紀律的狀況,也可以是學生作業的優劣情況。
評價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發揚優點,克服不足。進行評價,無論是對全班學生還是對小組、個別學生,都要力求具體(評價的是具體行為、具體表現)、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要慎用否定性評價,尤其是對後進生,以免挫傷其自尊心,形成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