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孝宗皇帝弘治元年(公元一四八八年)
在離京城千裏之外的太行山側的直隸廣平府邯鄲縣清河村外的山坡上,一個年紀大約在十五六歲少年,身上穿著一件舊衣衫,上邊有許多的補丁,但是洗得很幹淨。他背上扛著一大捆幹柴,大約有四五十斤重,正往回村的路上走著。他的手裏卻拿著一本藍色封皮的書籍,在認真地閱讀著,書籍的周圍泛起了層層的毛邊,一看就是經常翻看的緣故。
這個少年小聲地念著書本上的文字:“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原來他讀的是一本論語,是大儒孔聖人的弟子根據孔子平日的言行而記錄下來的語錄編輯成冊,被後世的儒學士子們尊為四經之一。
少年一邊讀著書本上的知識,一邊思考著,嘴裏念念有詞:“書上說,君主以道德教化來治理天下,那麼君主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天下的百姓都會像群星那樣環繞在它的周圍。但是曆朝曆代,有哪一位帝王能夠做到書上所說的這樣呢?”
少年正在思考著書本上的知識學問,突然“叭”地一聲,他的身上被一條皮鞭抽中,少年身上所穿的衣服立刻裂開,露出裏邊的皮肉來,上邊有一道紅色的鞭痕。緊接著一個惡狠狠地聲音傳來:“張塵,你個小奴才,讓你上山砍柴,這麼半天才回來。沒看見天都快黑了,幹點活都這麼磨磨蹭蹭的,今天晚上別吃飯了。”
一個麵皮焦黃,身穿著黑色的家丁裝束,大約三十來歲的中年人,手裏提著一根皮鞭,指著這個叫張塵的少年罵道。
而這個張塵好像對這樣隨意打罵自己的事情習以為常了,淡然地用手揉了揉被皮鞭抽中的地方,把手裏的書籍珍而重之的放入懷中,緊了緊背上的柴捆,低著頭,邁步向村中走去。
而有皮鞭抽打張塵的這個惡奴家丁,看著張塵的背影,衝著地下吐了一口痰,罵道:“真是個賤骨頭,屬牲口的,不打不走。”然後緊了緊褲腰,把皮鞭插到後腰上,施施然地向村子裏走去。
這個叫清河村的小村子,位於太行山麓的腳下,依靠著蜿蜒曲折的漳水。這漳水又叫漳河,分為清濁兩條,乃是戰國時西門豹治水,破除“河伯娶妻”迷信的地方。而清河村的村民就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這裏,靠著漳水的滋養而繁衍生息。
清河村裏一共隻有一百來戶人家,村子裏的人大部分都姓西門,據說是西門豹的後人,隻有少數幾戶是別姓人家。清河村周圍一共有六百多畝良田,都歸村子裏的大戶西門豪所有,其他的人家雖然與西門豪家有些牽牽連連的親戚關係,但是多已出了五服,也得不到西門豪家的太多關照,隻是世世代代租種西門豪的土地,成了西門家的佃戶,好在大家都是同一個姓氏,西門豪看在大家與自己沾些親戚的份上,把地租隻定在了五成,比起外地的地主大族把地租定到六成、甚至七成,要好了很多。最起碼,大家能混上一口飽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