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觀察你的周圍就不難發現,很多同學不單對自己沒有什麼要求,而且還沉淪在迷惑巔倒中。有同學喜歡打網絡遊戲,隻要一碰觸到鼠標,精神狀態就能一下子進入忘我的境界,可以廢寢忘食,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有著無比的決心,強大的意欲,不“打到痛快”誓不罷休,希望創出紀錄,來肯定自我的價值。相反一位高考狀元曾經這樣說:“人要樹雄心,立大誌,當我上中學時,就立誌將來上重點大學;當我選擇了文科後,就立誌上北京大學;當我名列前茅時,就立誌拿文科狀元;當我拿到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時,就立誌繼續深造,向更高的學位攀登。”他就是在這樣一種不斷確立目標、不斷追求、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所以,立誌的人和沒有誌向的人在各個方向都不大相同,正因為如此,立誌才把人區別開了,也才有了成功與失敗之分。
鳥貴有翼,人貴有誌。人的一生絕不能隨波逐流,這樣的生活方式對自身無任何好處,死後也會默默無聞不能為世人留下些什麼。正因為如此,就要在年輕之時給自己定下誌向,時刻保持激情的去追求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努力去做旁人不敢做也無法做到的事情。隻有擁有這種可貴的自強自立精神才能報效國家,光耀門楣。
有誌向方能成大事
一個人即便是出身貧寒,饔飧不繼,但隻要有遠大的誌向、崇高的抱負,也能奮然前行,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相反,如果沒有遠大的誌向,就不可能成就大業。一般情況下,對自己的要求高,取得的成就越大;對自己的要求低,取得的成就則小,甚至會一事無成。
英國傑出的物理學家法拉第確定電磁感應的基本定律,從而奠定了現代電工學的基礎。此外,有磁致光效應等多項重大發現。然而,這位被大思想家恩格斯稱作是“到現在為止的最大電學家”,卻連小學大門都沒有進去過。當同齡的夥伴都坐在教室時,他卻一邊賣報,一邊認字。後來又自學了電學、力學和化學知識。他立誌要在科學領域作一番成績,於是就給赫赫有名的戴維教授寫信表示:“極願逃出商界入於科學界,因為據我想象,科學能使人高尚而可親。”而當時的法拉第僅僅是一個裝訂圖書的學徒工。
試想一下,如果法拉第沒有遠大的誌向,世界也就少了一位如此矚目的科學了。當然,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性格、不同的氣質、不同的愛好也決定著每一個人不同的誌向,即“人各有誌”。但不論有多麼不同,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文天祥曾說的“丹崖翠碧千萬丈,與公七上上上上”,胸有大誌,或者說胸有“鴻鵠之誌”才能使個人的天賦得到最大化發展。
有誌向雖然是人生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不要忘記在立誌與成功之間,還需要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如果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那麼再宏偉的好誌向也隻能是海市蜃樓。唐代的高僧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曆盡磨難,前五次均告失敗,但他並沒有放棄,屢敗屢起,直到第六次,終於到了日本,把唐朝的文化帶到日本,他本人也成了日本佛學中律宗的創始人。所以,在為自己立下誌向之後,一定要堅定信念,將理想化為現實。
一個人將來能不能有作為,決定於他青年時期有無誌氣。誌氣的來源並不是他少年時是否是有成就大事業的氣質,而在於他有沒有成就大事業的方向和一顆相信自己、永不退縮的心。所以說,盡早的指定一個屬於自己的誌向,是獲得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拿時間來仔細的考慮一下這個問題,甚至是和老師家長共同探討,都將是大有收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