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會涉世學會處世7(2 / 2)

彼此信任,合作愉快

有人說:最初的合作來自於感覺,漸深的合作來自於溝通,成功的合作來自於互相信任。合作是雙方都向往的事情,合作的疊加不是簡單的加和,對整體十分有利。然而由於信息的不對稱,雙方都傾向於欺騙。要克服欺騙的誘惑而走向合作,需要解決雙方行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信任才有辦法合作,但信任隻是合作的最基本的要件而已,並不代表有信任就可以合作。

相信一個人就等於幫助一個人。信任別人,他們就會用真誠來回報你;善待他們,他們就會表現出自身的偉大品質。

以前看這句話沒有太多感覺,覺得隻是另一個文字遊戲罷了,直到多年職場的曆練後,見聞逐漸寬廣,才開始體會話中隱藏的智能;“信任”幾乎已成企業工作團隊的口頭禪,大家都強調要彼此“信任”,可是“信任”在現代忙碌的職場,似乎越來越薄弱,如果你不相信,打聽一下,有哪個企業老板沒有“耳根子軟”的問題?

這是關於孔子的故事:一個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有一次孔子周遊列國,困於陳蔡之間七天沒飯吃,顏回好不容易找到一點糧米,便趕緊埋鍋造飯。米飯將熟之際,孔子聞香抬頭,恰好看到顏回用手抓出一把米飯送入口中,等到顏回請孔子吃飯,孔子假裝說:“我剛剛夢到我父親,想用這幹淨的白飯來祭拜他。”顏回趕快接著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幹淨,剛剛燒飯時有些煙塵掉入鍋中,棄之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這才知道顏回並非偷吃飯,心中相當感慨,便對弟子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以孔子之聖,麵對顏回這等賢徒,猶不能完全“不疑”。

想一想,在企業真實世界中,有多少主管(或老板)像孔子一樣了解他的部屬?而你我芸芸眾生,有幾個修養可與顏回比擬?如此推論,“信任”似乎隻是求之不可得的理想罷了!

高績效團隊的一個特點是,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高度信任。也就是說,團隊成員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個性特點、工作能力。但是,從個人關係中不難知道,信任是脆弱的,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來,卻又很容易被破壞,破壞之後要恢複又很困難。另外,因為信任會帶來信任信任會帶來不信任,要維持一種信任關係就需要管理人員處處留言。

如果雙方在相同的事情上長時間處於合作的狀態,那麼,在相同的條件下針對相同類型的一個新事件,雙方將仍然處於合作狀態。持續的合作狀態表示雙方同時處於信任對方的狀態,或者說是相互信任狀態。

那麼,更大的信任關係,通常需要至少有一方經過長時間的精心培養,一點點地積累起來的,至少有一方需要長時間地關心對方,並精心地付出。如果有一方選擇合作或者對抗對另一方來說結果是不可知的,這一方的合作隻是一種促進因素,另一方的利益取決於其他一些更加重要而又不受合作一方控製的因素。

然而,選擇合作的一方需要付出代價,而對抗卻不需要付出代價或者更小的代價,那麼這一方的合作行為同樣有利於培養信任的合作。信任關係的建立一般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在一種合作的願望下精心地培養。

隻有以相互信任為基礎進行合作,我們才能提出問題,有效地解決任何人都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在勞動分工中,信任來源於被習慣加固的契約,人們為了完成共同的意願與目標,約定以友好的方式合作共事。

合作源於信任。在現今諸多的國際組織與團體中,其實都是以合作為基礎的,而這樣的合作正是建立在各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的。合作是需要不同的個體共同完成的,而且是需要默契的。如果個體間缺乏充分的信任,就不會有默契,合作也就不可能成功。

合作的確是一種精神,它源於信任,且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是難以估量的。這個時代呼喚許多精神,而團結合作精神將永遠是推動時代前進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