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晨。
昨晚入睡前,黛玉房間,紅燭點燃,馨香燭蠟燃燒著發出橘黃色柔和光暈。黛玉明淨的臉上帶著一抹輕輕的笑意。
在她從朱允炆處回屋途中正好遇到了之前她住在東西六宮家人子住處時的板公公,板公公見了她便高興地上來賀喜,恭喜她現在春和殿皇長孫這裏的女文學士,前途無量什麼的。那時黛玉正在想今日需要隨朱允炆南下取給皇上的六十壽誕賀禮的事,自己一個女孩子,此次朱允炆出遠門並非奉命出宮,又隨行出宮南下那麼遠並不方便。那會兒正好遇見了板公公,黛玉便向板公公借了一身皇宮普通侍衛的男裝,板公公雖是洗衣局管事,也不敢擅自徇私不顧宮中嚴格的法製,便將宮中侍衛穿久了不用的一些舊裝選出一件,暫送給黛玉。
黛玉能得到板公公的幫助已經很為高興,再則她隻需要這衣服能穿即可,不需什麼新舊之別,當時就謝過了板公公把板公公送過來的侍衛服根據自己的身材尺寸借助燭光修改了一下。
“長孫殿下,我準備好了!”當黛玉說著出現在朱允炆跟前時,朱允炆此刻看著她的表情她早就猜到了。
“玉兒,你這身衣服從哪裏來的?”朱允炆一臉驚訝地看著一身男裝卻纖柔秀美的黛玉。
“是我向人借的,絕對來曆正常哦!”黛玉見了朱允炆一臉吃驚的樣子淺笑嫣然,“長孫殿下昨日說要南下取物,我還是穿著這身衣服比較方便。”
“好,我們這就走!”朱允炆爽朗地大笑一聲,便讓人給備馬下江南。
“我們這次是去江南的那家百年老店取壽禮?”馬背上,三人依次前後相距隻有四五部的距離,黛玉揮鞭,問跑在最前麵的朱允炆道。
“浙江,嘉興,在繁華的絲絹鬧市深處,有一間百年兵器老店——陳九兵器鋪,我們要去的,就是那裏了!騎馬過去可要走五六天的路程呢。裏麵的各色兵器十分俱全,你一定能大開眼界。”朱允炆打馬回頭高聲地道。
而此時柔儀殿內也是一片忙活。為了這次朱元璋六十大壽壽禮,眾皇子皇孫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絞盡腦汁揣度尋找朱元璋喜愛之物以作為壽禮贈送。
“大家都在為皇上的六十大壽忙著準備賀禮,王爺怎麼有心思在這裏看宋先生教的《周易》?”燕王府書房內薛寶釵正在整理書架上的書籍,這次給朱元璋準備六十大壽賀禮是整個皇宮的大事,眼見大家都在忙,隻有朱棣沒事似的在看書,寶釵實在有些不解。
“他們忙讓他們忙去,你不用管,本王心中自有安排。”朱棣眼睛也沒抬一下地繼續翻開下一頁,整個人絲毫沒有分心。
朱棣待下人的冷淡和他本人的沉默之氣讓寶釵自覺很難接近,身為他的督讀,對他的課業都有督促、跟蹤和上報的責任,但自己自從進入燕王府,就對這個主子是一無所知,平時也隻能在他身邊做些整理書籍、端茶倒水打打雜的小事。寶釵當日被朱棣選中的僥幸如今卻成了她耿耿於懷的心結。
“諾!”麵對朱棣給出並非她要想的回答寶釵葉眉緊皺,又是如此,朱棣心裏在想什麼從來不讓別人知道。寶釵想朱棣的內心就像一座堅實碉堡,裏麵暗藏機鋒卻外人休想窺探裏麵分毫。
直到寶釵為朱棣對準備朱元璋六十大壽賀禮的事悶了整整一天一夜外加一個上午,這一日的下午寶釵突然見朱棣換了一身便裝像是要出門的樣子,心中忖度大概是朱棣對準備壽禮的事開始有所行動了,寶釵便再次試探著能否問出些什麼。
“王爺要出門?我讓人去牽馬過來。”寶釵試探性地在朱棣麵前徐徐盈身問道。
“你懂得分辨鐵的種類嗎?”朱棣英氣逼人的臉廓望向寶釵,兩道犀利修長峰眉皺了起來。
寶釵被問,心中納罕這還是朱棣第一次正式問她問題,便忙回答了:“寶釵父親沒過世前家中就經營各種大小買賣,我家在各大城市都有商號,現在皇宮中各種器物也有部分是我家供應的。寶釵亦幼年識習過多種古書籍,對於各種鐵製品,寶釵從實物鑒別上和理論鑒別上還是熟知一些鑒別之法。”
朱棣聽罷寶釵的回答沒有多說什麼也不做解釋點點頭,“那麼你隨本王一起走一趟,去陳九兵器鋪去一件隻有那裏才製作的出來的鎧甲。”
“諾!”這是朱棣第一次讓寶釵給他辦事,寶釵自是心中歡喜答應。
於是朱棣便帶著自己的貼身侍衛和寶釵,出了皇宮亦往嘉興而來。
“前麵就到了!”朱允炆笑看跟在自己身邊的黛玉道。
滿街一眼望去,繁華熱鬧、人流不息的鼎沸景象一眼展望無法見盡頭。鏤雕的精致三五層的高樓,迎風飄揚的店旗、應接不暇的行雲流水招牌匾額、樓上樓下行人上呼下應。天下各色的手工藝、飾品店、油紙傘、綢緞布匹、華貴成衣,似乎都偏愛這個小橋流水的城市一時間雲集在一處,堆山填海般任君采擷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