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口琴學習訓練12
第五節口琴的教與學
1.口琴吹奏培養
馬克思曾經對人的本質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即人的本質並不是抽象的、自然的生物學上的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個人生活在世界上,並不是孤立的,他(她)始終要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發生關係。人是在與其他人相互交往中成長起來的。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社會的人的關係,人就無法生存。狼孩的例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所以,人要學會在群體中生活。
兒童進入學校,開始成為集體的成員。集體生活是他們集體意識形成的主要條件。學生通過與人相互交往、相互聯係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自己的各種品質。因此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不僅影響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情緒、學習的動機,而且對個人自我意識及各種優良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良好的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個體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同伴中得到公正客觀的評價,形成關於自己的能力水平、智力、努力程度以及學業上成功的可能性等等觀點和信念。學生如果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認識自己,人的個性也就可以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也可以很好的發展人際關係。
由於現在的小學生課業負擔重,除了班隊活動、一年一次的春遊及參加少先隊這些集體的活動外,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學習上。而集體活動可以大大促進他們集體意識的發展。所以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集體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各種良好的品質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很有必要的。
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就有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參與,促進了他們集體意識的發展。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在口琴的吹奏教學過程中,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各種優良的品質,同時,同學間也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
練好合奏培養合作、謙讓精神
現在的小學生都以獨生子女為多,他們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為中心,性格孤僻自私,很難與夥伴相處相互合作,因此在口琴訓練中,有意識的安排大量的合奏訓練,使學生在合奏中逐步意識到:一滴水隻有彙入大海,才能掀起驚濤駭浪,一個人隻有融入集體中,才能真正體現個人的才華。同時,安排多聲部的合奏訓練,也使學生逐步意識到:一首合奏曲,往往隻有一個聲部是主旋律,而其他的則是為其起伴奏、烘托作用的副旋律。告訴學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隻有擔任不同的角色,互相合作配合,才能吹出美妙的音樂。
培養學生等待精神、服從組織的集體精神
有人說:“孩子在家裏往往是要什麼大人就給什麼,還不能等一下。”因此,他們最缺乏等待精神。我們就利用口琴合奏訓練,讓學生反複練習聽前奏、等過門、“吹”休止符,使他們吹出整齊、統一的琴聲。同時在等待中要求一點聲音也不許有,而且一定要夠時值。在集訓時,必須人人看指揮、一切行動聽指揮,學會克製自己、不要因為我一個而誤了整個集體。在合奏的過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講故事的形式教育學生。如:給學生講天安門國旗班的解放軍叔叔練習一動不動地站立數個小時,還在衣領上插上大頭針以使頭不動的故事,安排學生進行“學習解放軍,一動不動”的訓練,從而使學生慢慢地形成良好的品質。
在合作競爭中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輪奏是一個聲部先吹另一個聲部後吹,最後達到統一並且在齊奏或合奏中結束。告訴學生,在演奏中如果哪一個聲部壓倒另一個聲部,那兩個聲部將同歸於盡。因此必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步進行,最後同步結束。讓學生體會到,在集體活動中同伴間隻有相互關心、團結協作,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