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賀家的有驚無險,於家的痛並快樂著,徐家現在的氣氛卻並不怎麼美好,徐家老爺子一輩子為人謹慎,是天下讀書人的魁首,被人稱為大儒,即使當年自己的孫女嫁給了身為二十一皇子的朱成皓,徐家也沒有明顯的站隊,一向以保皇黨自居。
徐老爺子心中明白,當年先帝那一手,就是容不得徐家置身事外,要怪就怪他們掌握了不少讀書人的心,皇帝怎麼可能放任一股力量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增長。徐老爺子為人謹慎,知道若是站到朱成皓這邊,若是其他的皇子上位,絕對饒不了徐家,為了保全徐家,他隻能犧牲了最為疼愛的孫女。
也幸好,如今的徐皇後,當年的皇子正妃是徐老爺子一手教養著長大的,在政治上的敏感度並不低,比起皇家,這位徐皇後對徐家的歸屬感更加深厚一些,當年皇子夫妻的感情一般,並不僅僅是朱成皓一個人的問題,說到底,是徐家當年並無一人看好了這位皇子。
徐皇後自以為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朱成皓將一切都看在眼中,即使自己登基為帝,對徐家依舊是不冷不熱,在他看來,徐家也是蹦躂不了幾天,徐老爺子是個人才,隻可惜不會教孩子,徐家的子女,勝過徐皇後的絕無一人,徐皇後的父親,叔叔那幾人,都是比於家那幾個還不如的,心比天高,命比紙薄,說的就是他們。
朱成皓隻冷眼看著,自己登基之後,徐皇後就生育了四皇子,其中要說這個女人沒有動手腳,他是不相信的,所以即使徐皇後一如既往,十幾年如一日的賢惠,他還是從心底不喜歡這個女人,他們在一起,不過是利益的結合,他甚至懷疑,自己一旦坐不穩皇帝的位置,第一個對他出手的,就是這個看起來賢惠的不得了的徐皇後。
徐皇後並不知道這一點,但她心中也明白,他們雖然是少年夫妻,說起來也是共患難過的,但其實並無多少感情,比起自己,她覺得皇帝對當年皇子府的幾個,份位地下的女人更有感情一些,更讓她覺得恐懼的是,皇帝並不喜歡自己所出的四皇子,而四皇子比三皇子都要小了好幾歲。
徐皇後有沒有後悔徐老爺子無從得知,但家裏頭那幾個小的,確確實實是後悔的不得了,原本作為皇後的外族,他們怎麼樣也能得到許多好處,隻可惜,這些年來,徐家的這些大老爺們,在原本的位置上動都沒動,幾乎滿朝文武百官都知道,徐家,是不被皇帝喜歡的。
在徐老爺子看來,一個世家,隻要能平穩的走下去就是好的,隻可惜他的後輩們,顯然是不能理解老爺子的心思,反倒是覺得他年紀大了,越發是保守了,不敢做出任何激進的事情,而這一次,這幾個人,居然背著他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與朱皇叔從往過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情,身為後族,他們不一門心思的培養四皇子,指望他成為下一任的皇帝,居然去跟先帝的兄弟勾勾搭搭,更讓老爺子覺得揪心的是,這一次朱皇叔之亂,京城百官家眷死傷不少,而徐家,居然安安穩穩,連一個門房都沒有被傷。
即使徐皇後賢良淑德,一直以來備受朝臣讚譽,但這次徐家顯然是捅了馬蜂窩,如今是朝廷還在亂,沒有人注意到徐家的事情,一旦朝廷安穩下來,第一個彈劾徐家的,恐怕就是那些稱頌徐皇後的人,憑什麼他們受了苦,徐家卻絲毫無損,再想到徐家幾個大老爺跟朱皇叔眉來眼去的樣子,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徐老爺子是知道,自己的這幾個兒子,至少沒有豬油蒙了心到這種程度,幫助朱皇叔造反,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好處,但誰管他們有沒有得到好處,徐家安穩的度過了這次動亂,就是最大的證據,別管那些朝臣能不能相信徐家的清白,想必皇帝心中,是不會相信徐家的。
徐老爺子這會兒是真的後悔了,若是早知道這一日,他即使不大力支持朱成皓上位,也不會擺出大儒的高姿態,愣是不為新帝所用,這般不識好歹,確實是能得到文人的稱頌,但同樣的,也礙著皇帝的眼睛,恐怕這一次,皇帝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