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龍級驅逐艦,在性能表現上贏得了不少人的喝彩,當然道理也如同它不是鈔票一樣,有人喜歡就有人討厭,美媒稱,它的弱勢在於雷達和導彈,軍艦露出.水麵太低,雷達掃描範圍很小。
導彈種類雖然自主研發,但沒有經過太多檢驗,也完全沒有實戰,相比起美軍涵蓋“海陸空天”的係統,弱勢不是一點兩點;大量采用未成熟的創新科技,也可能會帶來使用上的麻煩。
UME這次難得沒有反駁,美媒提出的每一點,都是他們所欠缺的,所以為了熟練技術、積累經驗——001號大洋龍開始在印度洋海域執勤,配合UME海軍,進行高強度的護航、打擊任務。
途徑印度洋、亞丁灣的商船,有幸見到了這艘“科幻戰艦”,與旁邊的傳統軍艦比起來,它非常矮,簡直要沉到水裏,但聲音很安靜、速度非常快,能夠輕鬆進行180度的急轉。
在打擊該區域海盜組織、極端組織方麵,大洋龍(就懶得編船號了)擁有多種配套設施,巡航導彈的遠程、精確攻擊;電磁炮的快速、猛烈打擊;導彈和炮彈的組合攻擊,都十分出色。
在它雷達的短板上,UME國防軍還沒有預警機,所以由FM-1戰機代替,所謂站得高看得遠,對雷達也是同樣道理。借助數據鏈,大洋龍能夠共享信息,進行更精確的攻擊,並還能反導。
反導技術一般是大國才持有,UME國防軍,將自己定位“未來”,必然要有出色的防禦手段。它們的標靶已經不是慢吞吞的普通導彈,而是速度達到6馬赫的靶彈,在天空、地麵配合下,實施攔截。
六倍音速的炮彈,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棘手的難題,但僅憑一艘大洋龍,兩架無人機的配合,它們的單發攔截成功率達到了100%,單位時間內最大可攔截8枚炮彈,成績斐然。
如果將其靶子換成巡航導彈,那幾乎是輕鬆殲滅的;而如果換成彈道導彈,大洋龍也有很高的概率攔截成功(中段),人工智能結合當前技術,算出的最高數值是六到八枚。
這份不俗的成績,也悄然向世界公開。
這次倒沒引起先前高漲的“威脅論”,因為大洋龍展示的都是攔截技術,防禦能有什麼威脅?不過大洋龍的實力,也確實讓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重新審視了UME的軍事技術水平。
美國雖然不像網絡上,把UME的奇跡歸功於“外星人”,它們清楚UME發家的全程:從歐洲、從美國移植基礎技術,再通過兄弟會的關係,吸引人才過去,然後不斷的製造奇跡。
隻是這並不能完全解釋,它們應該還有別的底牌,全世界都不知道的……美國抓緊了在那邊的間諜活動,勢必要找出原因;另一方麵,為遏製UME不可控製的發展,美國需要加強印度的實力。
美國和印度,二十年前看似走不到一塊兒,但因為中國的極速壯大,美軍亞太戰略和中東問題帶來的疲勞,它們需要有國家分擔壓力。日本、韓國,南海各國都是一種,但還不夠。
印度將會是中國強有力的威脅——控製不好,還會成為美國的威脅。但相比最頭疼的對手,印度就是次要了。所以美軍最近幾年先後與印度有過軍事雷達的合作;上一代航母的合作(尼米茲級)。
在便宜幹爹和大國野心的推動下,工業薄弱的印度硬是撐起了四支航母艦隊(猜測),與中國旗鼓相當,並且還掌握了尼米茲航母的多種技術;在空軍方麵、在陸基反導方麵,都有提升。
現在印度洋冒出一個開掛的瘋子(UME),印度將變得更重要。
……
受到UME炫耀新戰艦和反導技術的刺激,印度和美軍在印度洋領域,也進行了聯合軍演,出動了航母艦隊,針對彈道導彈攔截、艦隊反擊、登陸作戰等等,矛頭無疑指向了中國。
UME也有幸成為了被針對的一部分——小部分。
比如登陸作戰的問題,這不可能是對中國的,想要登陸核大國的土地,世界估計差不多要毀滅了,要不就是中國內部出了嚴重的問題。所以登陸作戰,是做給UME看的,也是赤果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