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學校公共文化的建設10(1 / 2)

第三章學校公共文化的建設10

14.學校教職員工文化管理

教職員工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力軍,學校教書育人的重擔大部分落在他們的肩上。他們既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中心人物,又是開展對外公共關係的依靠力量。創設和諧的學校內部關係,才能更好地調動教職員工的積極性,進而通過他們搞好對學生和對外部的公共關係。對教職員工的公共關係要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麵:

搞好學校中非正式團體的關係

學校非正式團體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事實,對此學校領導要端正認識,正確看待。有的非正式團體與學校目標相抵觸,有的則有利於學校目標的實現,學校應區別對待。要將其可能產生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要盡量減少其消極作用。非正式團體中往往有一些作為代言人並敢於挺身而出的“意見領袖”,他們在非正式團體中有較大影響,學校領導要與這些人保持聯係,要尊重他們,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要誠懇地聽取他們的意見,並要求他們配合做好工作。

關心教職員工生活

人有兩類需求:一類是精神需求;一類是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對教師來說,固然重要,但物質需求卻也必不可少。學校領導在對教師精神需求進行正確引導的同時,要力所能及地解決好工資收入和福利待遇問題,要把教職員工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使教職員工感到自己在被關心、被體貼。

及時通報情況

教職員工對學校工作非常關心,一般都有希望了解學校發展情況和現狀的要求。如果情況不能及時得到溝通,就可能產生一些猜測,以致出現一些給學校帶來混亂的小道消息。學校要避免損害與內部公眾關係的一類事件發生,就應經常向教職員工通報情況。學校的校長室、辦公室、教務處、總務處等管理部門應通過開會、牆報、報刊、內部通訊、員工手冊、海報、財務報告等傳播媒介及時地、真實地向教職員工通報學校的現狀、政策宗旨、措施決定等內容,盡量地做到校務公開,而且讓教職員工充分發表對學校的意見、看法,做到與教職員工能雙向溝通。

培養教職員工的歸屬感

歸屬感是指組織成員對組織目標的認同,確認自己是組織的一員,願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奮鬥的一種心理體驗。學校要特別注重培養教職員工的歸屬感。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形成組織氣氛,使教職員工感到有必要為實現學校的目標任務、維護學校的傳統和聲譽而努力。舉辦活動是開展公共關係的有效途徑,通過活動來擴大影響、聯絡感情是學校搞好對教職員工公共關係的比較理想的方式,如,逢年過節、周年慶典,舉辦全體成員聚會、舞會等文體活動以聯絡感情;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和各種文化比賽、學科競賽、公益勞動,讓教職員工以學校主人的身份領導、參加這些活動,發揮教職員工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參與學校管理,以增強其主人翁意識;通過校史展覽和成就展覽,通過新聞媒介的廣告、新聞和學生的口頭義務廣告加以宣傳,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等等,以增強教職員工的自豪感、歸屬感。

15.學校學生文化管理

在學校內部公眾中,學生是最龐大的公眾群體。對學生公共關係的管理是學校公共關係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良好公共關係不僅起著團結學生的作用,而且起著教育學生的作用,它能促進學生對社會的積極理解,也能幫助學生學會與人合作、交往,學會待人接物,同時對學生的良好公共關係也是學校對社區、對學生家長開展公共關係工作最主要、最廣泛、最經常的力量。對學生的公共關係管理主要應注重以下幾點: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師生關係,一方麵滿足了師生交往的需要,另一方麵,它會產生一種巨大的看不見的教育力量。它可以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賴感和對學校的向心力,使學生願意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價值觀念,使教育教學過程帶上愉快的色彩。與某一學科教師有良好關係的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濃,學習主動,學習效果也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於教師,要求教師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了解和重視他們的要求,平易近人,積極開展正麵教育,抓住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