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洪荒,山海混沌,萬物未成,茫茫若虛。
經億萬載,混沌中生出一絲靈光,破虛無,出混沌,開辟天地,自此山海清明;靈光又作金、木、水、火、土,散匿天地,孕育蒼生,是以水、火、風、雷、以致萬物皆有靈。
——《河洛山海》
話說上古時,先民所拜的神大多非人,除日月星辰、天地山河外,或山精水怪、或洪荒異獸、或遊魂野鬼,故而上古大神不是人身獸首,便是獸首人身,要麼囫圇得連副肉身都沒有,終逃不脫一副妖怪模樣,這倒也應了書上所記——萬物有靈,即便是妖,也是集天地靈氣所化不是?
就在萬物有靈的山海界以北,有一處萬年冰封的極地,相傳是上古巫妖大戰過後的遺世孤州,無繁華紛雜,無仙境障目,直可說四望無垠、一派死寂。
莫以為此處人跡罕至,便是一派平和景象,其實不乏強橫妖族,尤其有諸多上古妖王、洪荒遺妖隱修其中,其間一切無倫理可論,無緣由可言,強者為尊,淨是殺戮,即便當世巫派各宗大巫,亦不敢亂闖。
出極地,越過北冥死海,往南萬餘裏,是山海界疆土最為遼闊的軒轅王朝北疆——兗州;穿過兗州,即來到人族的繁華都市——成紀古城。
成紀古城建成三千多年,城高牆厚,雄壯威武,一直是人族軒轅王朝的都城。其地處豐腴的山海平原,北臨大河,南依逢澤大湖,農耕興旺,水路陸路四通八達;城內工商雲集,店鋪林立,不僅是列中央草原“天琪商行”之後的天下第一大市,更是山海界人族文明的中心,九州名士相繼定居開館,文風昌盛。
而坐落於王朝北疆兗州的共工氏王城——“北城”與大河南岸的成紀古城遙遙相對,雖不是王朝都城,規模與氣勢卻比成紀城還要大上幾分,地勢之險更是遠遠勝出。
原來三千年前,軒轅朝立國天子——軒轅無極分定天下九州時,便覺兗州之外的北川是塊死地,終年冰雪、荒蕪不毛;加上一座連飛鳥都無法逾越的天絕山脈隔斷南北,兗州一境何患之有?故而曆代天子皆不在北疆駐軍設防,而天絕山脈通往北川的三條峽穀也僅是簡陋建起關寨,盤查過往行人。
誰料過得兩千年,逐漸強盛起來的北狄族,殲並掉北川大小部族後,立即兵分三路同時出穀,穿越天絕山脈,南下九州,直逼軒轅都城成紀。
那時軒轅王朝各諸侯國正與地處東南的東夷部落交戰,戰事膠著,根本無暇北顧。就在北狄狼軍危及都城,諸侯無人勤王的危難時刻,共工氏舉族北上,一戰敗狄,驅狄於天絕山外千餘裏,方回。
戰後,軒轅天子感念共工氏力挽狂瀾於既倒,將兗州全境賜封共工氏族,族長封北疆王,永定北防。共工氏便於三條峽穀南麵穀口築起三座互為犄角之勢的磚石城堡,並開山鑿穴,修築出十餘丈高的城牆,將三座石城連成一體,終於建成一座連綿百裏的天絕雄關。
天關建成後,共工氏族一舉成為與遂人氏、龍庭氏、柏皇氏、泰昊氏、雷澤氏、防風氏齊名的赫赫世家;北疆也成為一等諸侯大國。距天關百裏外的“北城”便是在那時始建,隨著兩族兵戎相向戰事不斷,數百年間北城幾經擴建,規模也就遠遠勝過了成紀古都。
日仄月盈,那戰之後,軒轅已立朝三千餘年,傳八百六三代。
寅元十一年,春,軒轅朝啟耕大典剛過,共工氏就又與死敵北狄族在天絕山脈爆發一場百年不遇的惡仗。
大戰從十一年初春一直打到十三年冬,不分勝負,兩敗俱傷。數十次關外鏖戰,上百次守城死戰,天絕山脈三條穀道的主戰場上血屍遍野;城下屍骨如山幾乎與城齊高。
數百場慘烈大戰下來,共工氏軍民銳減過半,從一千多萬驟然變成五百餘萬人;城中輜重補給盡絕,原本忙忙碌碌、到處舟乘車載人滿為患的天關後方,密匝匝的露天帳篷營地全部沒了蹤影,剩餘的族人不分婦孺老弱悉數搬離王城上了戰場,住進彌漫著濃濃血腥味的天關三城,“北城”一時空若死城。
這晚,烏雲遮月,寒風呼嘯,天關內依然是軍燈高挑,刁鬥聲聲,忽然一陣低沉的狼嗥聲再次從關外的山穀處傳來。
“狄狼夜襲,狄人再欲開戰!”
關外巡防的斥候飛速來報,天關裏共工氏軍民一片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