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與升級理論指導1(1 / 2)

第一章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與升級理論指導1

1.學生身體素質發展的特點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的各種機能能力,它是衡量體質狀況的重要標誌。身體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五個方麵。上好體育課,對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校體育教學應重視全麵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的一種能力。青少年各年齡階段都可進行力量練習,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與成人有區別。少年時期,由於肌纖維較細,蛋白質含量較少,中樞神經係統的協調功能還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動不協調,加之少年長度的發育領先寬度和體重的發育,所以,力量素質較差。在力量練習中,應采用負荷較輕,動作較快的練習,或中等負荷的練習,適宜做速度性力量練習,以提高神經係統對肌肉運動單位的動員能力,改善肌肉協調工作的能力,避免過重的負荷練習和過長時間的靜力緊張練習,以防引起關節損傷,抑製骨骼生長。

速度素質

速度素質是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少年時期,由於大腦皮層興奮性和提高過程靈活性高、反應快,所以學生階段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在體育教學中,可以適當安排一些頻率高反應速度快的教學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發展速度素質和速度耐力素質,適合少年練習,但在具體安排中應科學地控製練習的強度、距離的長短.重複的次數和間隔的時間。

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勞的能力。耐力素質在少年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是較薄弱的環節。體育教學中不能不進行耐力練習,但也不要過多地進行耐力練習,耐力練習應作為全麵身體素質練習的一個必要方麵安排在計劃之中,但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時間,適當地安排中等強度的耐力練習,並有間歇地逐步延長時間,以便發展耐力素質。

靈敏素質

靈敏素質是指人體迅速改變體位、轉換動作、變換身體姿勢和方向的能力。靈敏性與人體對空間感覺和時間感覺的能力有關,也與速度和力量素質的發展有關。靈敏性是一種綜合素質。在體育教學中,可采用活動性遊戲和各種基本體操等方式,以促進靈敏素質的發展。

柔韌素質

柔韌素質是指運動時各關節的活動幅度或範圍。少年關節的軟骨較厚,關節囊和韌帶的伸展性大,關節的運動幅度大於成人,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發展柔韌性的練習。年齡越小柔韌性越好,根據素質發展的年齡特征,發展柔韌性應從小抓起,與此同時,還應注意柔韌性與肌肉力量的相互關係。

身體素質雖然是通過人體各種基本活動所表現出的力量、素質、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方麵的能力,但也是人體內在綜合機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體素質的狀況是衡量學生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麵。對於少年來說,機體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單一的練習會造成集體發展不均衡,體育教師應采用全麵發展的身體練習,以利於他們身體各種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2.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必要性

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04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表明,我國學生的身體狀況總體較好,但肺活量等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肥胖學生繼續增多、學生近視率居高不下等突出問題仍未得到有效遏製,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現的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的病症,近年來在青少年身上也時有發生,且患病年齡提前了10到20年。

有關部門加大力度

教育行政部門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學校體育工作的一係列法規,從製度上改變應試教育的評價機製,提高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從根本上改變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的思想,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硬件條件,引進多元化的體育教育思路。全麵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兩個條例,努力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保證學生每天至少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