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學生熱愛勞動教育理論指導1
1.學生勞動觀念的培養指導
如果問:“勞動光榮嗎?”相信很多教師都會說:“勞動光榮。”勞動的作用是什麼?恩格斯早就說過:“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活動,它既創造了社會財富,又為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個人都必須從事一定的勞動並在其間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才能立足於社會。所以現在世界各國的初等教育都比較重視勞動教育課,但是勞動教育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又怎樣的呢?
學生勞動的現狀
在我們的周圍不難發現,很多孩子都不喜歡勞動甚至不會勞動。在班主任工作中,每天放學後的值日情況筆者都要在旁監督或者督促,經常會發現所謂的完成值日後,教室裏仍然不幹淨,現在的孩子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會,他們長大了怎麼立足於社會?孩子們為什麼如此不願意勞動?
出現目前這種勞動現狀的原因
(1)社會上的不良思想的影響。在媒體上看到一則新聞:“雅虎”到人才市場招聘大學畢業生,當招聘方問到“願不願掃地”時,竟惹惱了不少大學生。一位自稱“可以勝任任何職業”的學生憤然離席,然後又折回來怒斥招聘方:“你們對大學生如此無禮,肯定招不到人才!”如此輕視勞動的現象還可以經常看見和聽見。當看見環衛工人時,一些父母會說:“看見沒有,不好好學習,將來你就像他那樣。”孩子的思想認識和觀念就這樣被扭曲了。熱愛勞動成了“另類”也就“見怪不怪”了。另外,在我們的報刊、電視裏,對體育明星、電影明星宣傳得很多,而對勞動模範則宣傳得太少了。
(2)家庭教育的不當後果。現在普遍存在學生輕視勞動現象的問題,父母的家庭教育的不當是其原因之一。長期以來,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家長隻要求孩子埋頭讀書,不讓子女參加家務勞動和公益勞動,在父母的眼裏,孩子的學習永遠是第一位的,孩子應該做的事,家長們都“代勞”了。加之大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孩子從小就形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弱不禁風、厭惡勞動”等不良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家庭對獨生子女的過度嗬護,造成學生勞動上的依賴,嚴重的重智輕勞傾向,也造成了學校在勞動教育上的偏失。
(3)學校教育的偏失後果
①教育思想的偏差,用勞動代替懲罰,勞動觀念無形中被扭曲,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一些教師經常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方式,學生遲到、早退,罰擦黑板一周;學生打架,罰打掃衛生區半個月;甚至考試成績不理想,也要罰倒垃圾一周;如此等等,把本應由全體同學共同承擔的班級勞動強加到部分違紀學生的身上,長此以往,自然就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調皮搗蛋和學習差才勞動”的不正確觀念。
②教育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較少,在中小學教育課程中也開設了一些相應的簡單勞技課程,但是大都形同虛設。隻是簡單介紹勞動過程和步驟,沒有開展勞動實際活動,相當於紙上談兵,另外學校的配套設施也無法跟上。一般上勞動課我們要求學生自己帶勞動工具,一旦學生不帶,那麼課怎麼上?如果學校的勞動室能真正起作用,裏麵的勞動工具是齊的,勞動課不就能落實了嗎?可事實上,學校的勞動室真正用過幾次?裏麵有和教材配套的設施麼?
我們的教育如果長久如此,人人不愛勞動,社會還會進步和發展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國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美育、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可見,在學生中進行勞動觀念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生活發展中每一個人所必須具備的生活素質。
勞動的重要性
(1)勞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21世紀是一個競爭更趨激烈的時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對數十個國家的教育進行考察後鄭重提出了“生存教育”,這表明一個人如果沒有較高的勞動素質,一定的自理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就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將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
(2)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勞動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手腦並用的勞動訓練是發展思維的良好手段,是促進智力發展的實踐活動。在勞動中不僅能使學生理解生活的意義,而且能認識自己的力量和才能,珍惜因勞動得到的榮譽,產生自尊感和尊嚴感。孩子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和家務勞動,美化了自己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