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世,名將如雲。為將者,既有統率大軍、馳驟疆場的將帥,亦有勇武絕倫、護主衝陣的虎賁。典韋與許褚,正是後者之中的代表人物。
典韋,陳留己吾人;許褚,譙國譙人;在演義中都是超一流的猛將,在史書裏也是勇猛超凡的虎賁之士。他們同被曹操任為中軍宿衛,統領禁衛親兵護衛主公,同時亦隨軍出征,衝陣殺敵,極具傳奇色彩。這兩個曹操身邊的心腹愛將,如同同胞兄弟一般,具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一、相貌
據《三國誌》記載,典韋“形貌魁梧”、“韋既壯武”,許褚“長八尺餘,腰大十圍,容貌雄毅”,都是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漢,十分雄壯威武。
二、力氣
典韋“膂力過人”,許褚“勇力絕人”,都是力大無比的力士。
典韋喜歡使用夠分量的重兵器,其中雙戟重八十斤,這和演義中是一致的(1)。典韋力大的具體事例,是他在張邈帳下司馬趙寵手下做事時,帳前有一杆又高又大的牙門旗,其他人都無法把得住,而典韋僅用單手就擎得穩穩的,力氣可以說十分驚人了,因此也引起了上司的驚異(2)。
許褚的事例則更具傳奇色彩。在從軍之前,由於賊寇橫行,許褚聚集勇士和宗族保家。有一次汝南的葛陂賊萬餘人來攻,雙方僵持,許褚一方缺糧,便假裝講和,商定用牛和對方換取糧食。對方來牽牛的時候,牛卻往回跑。許褚抓住牛的尾巴,竟然倒拖著走了百餘步,真可謂神力!嚇得賊眾連牛都不敢要就跑掉了。由此,四周幾個郡的人都很敬畏他(3)。
三、勇猛
典韋和許褚都是性格彪悍、勇猛絕倫的勇士,史書中的記載和演義中的描寫大同小異,令人過目難忘。
當時的社會風氣崇尚任俠仗義(不要用現在的法製觀念去衡量當時的社會風氣),典韋從軍之前曾替朋友劉氏報仇,殺了其仇人李永夫婦,手執刀戟從容而出。李永的家臨近集巿,滿巿震驚,數百人追來,但沒有一個敢靠近的。典韋的勇猛和威名可見一斑(4)。
曹操征伐呂布,夜襲對方屯於濮陽西四五十裏的營寨,天亮時破之,未及退兵,遇著呂布親自率兵來救,雙方大戰,殺得天昏地暗。由於戰況緊急,曹操便召集敢死隊衝陣。典韋挺身而出,帶領數十人,穿上重鎧,撇了盾牌,隻持長矛撩戟。敵軍亂箭如雨,典韋毫不在意,對手下說:“敵兵離我十步時就告訴我。”手下說:“十步了。”典韋又說:“五步再告訴我。”手下害怕,急忙說“敵兵到了!”典韋手持十餘杆戟,大喝一聲跳起來,所刺之處,敵兵應手而倒,餘下的慌忙退後(5)。這時天已經快黑了,曹操得以安全撤離。這一仗,典韋的驍勇無畏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獲得了曹操的賞識和信任,被加封為都尉,受命統率禁衛親兵在大帳周圍護衛。
曹操征荊州,到了宛城,張繡迎降。曹操大喜,設宴款待張繡及其將領,並親自行酒。典韋手持一杆大斧站在他身後,曹操所到之處,典韋舉斧注視。一直到酒宴結束,張繡及其將領們都不敢仰視,可見典韋氣勢之威武(6)。
許褚跟隨曹操征伐張繡時,率領手下的一幫勇士奮勇當先,斬殺的敵人數以萬計,戰功很大,被提拔為校尉(7)。由於許褚勇猛如虎,而性格又比較木訥,所以在軍中獲得了“虎癡”的稱號(8)。後來征討馬超、韓遂時,曹操隻帶著許褚一人去和對方會晤。馬超勇力過人,暗中想突襲曹操,但久聞許褚之名,疑心護衛曹操的那個隨從就是許褚,便問道:“你手下有一位叫虎侯的,不知現在何處?”曹操回頭指指許褚,許褚圓睜雙眼瞪視,馬超便沒敢輕舉妄動(9)。
四、屬下
典韋、許褚不僅自身勇猛,他們所率領的禁衛軍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勇士,十分精銳。演義中將這些親兵稱為“虎衛軍”,《三國誌》裏雖然沒有這個稱謂,但其戰鬥力之強悍無需質疑,碰到征戰的時候,常常率先衝鋒陷陣(10)。典韋宛城護主時,手下十多個校尉“皆殊死戰,無不一當十”。而許褚的手下很多都是最初跟隨他一起投軍的俠士,隨軍征戰,軍功赫赫,不少人後來都得到了封賞和提拔,成為將軍,甚至獲得封侯(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