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戲劇表演4(2 / 3)

自一九八四年春節聯歡晚會《吃麵條》開始,我國戲劇小品迎來繁榮時期。接著《吃雞》、《賣羊肉串》、《考演員》、《超生遊擊隊》、《相親》、《芙蓉樹下》等許多優秀小品走進人們的生活。如今《擦皮鞋》、《如此包裝》、《過河》、《紅高梁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功夫》等戲劇小品已成為時代特征的標簽,讓人們俯仰皆歎。例如這些小品中的語言:“閑的膀子難受”“逼著我動粗”;“其實都是羅卜白菜!”;“吃、喝都沒了還臭美啥”;“說那些臭養層子幹啥,來時的火車票誰給報了?”;“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夥夫。”;“這裏是防‘忽悠’熱線”等等。可見,戲劇小品的發展與社會生活內容息息相關。戲劇小品的情趣性、大眾性和靈活性就體現在這些語言的通俗化、形象化中。

戲劇小品的現代情趣性,使戲劇小品截取生活的一個片斷、一個瞬間、一個場景、一個笑話,甚至是一個動作,從而以小見大,反映深刻內容。如上麵提到的任意一個小品都是這樣。《吃麵條》揭示違規的多吃多占隻能自食其果。生活常理就是生活真理;《超生遊擊隊》再現了傳統思想重男親輕女的可悲生活,提醒人們不重視自身的生活質量是多麼愚蠢;《相親》、《芙蓉樹下》反映老年人渴望夕陽愛情的社會問題,讚美社會新風尚;《擦皮鞋》、《如此包裝》抓住社會新時尚,幽默的諷刺中告誡人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過河》、《紅高梁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更是再現了當代新農民的愛情觀、審美觀以及關心國家大事的新觀念;《賣拐》、《賣車》、《功夫》這一係列小品則以魔幻式的語言,意味深長的揭出改革開放以來人性在精神領域的迷失。總之,這些小品短小精悍,內蘊深刻,以情感人、以趣樂人,給人生以啟迪。

戲劇小品的大眾性和靈活性,使它表演的空間形式更貼近生活。其對演出條件要求不苟刻,田間地頭、街頭社區、軍營邊寨等都是它的舞台。這種靈活的演出形式與生動、深刻的內容相結合,讓人們既休閑娛樂,又痛快淋漓。其濃縮的時間性,濃縮的社會性,使戲劇小品成為大眾快餐文化,而成為中國人過年的重要內容,從而使其具備了“大文化”的某些質資。正如著名曆史學家錢穆所說:“文化乃指人類生活多方麵的一個綜合體而言”戲劇小品就是這“綜合體”的一部分,而且是當代戲劇文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戲劇小品的現代形態及創作傾向

隨著戲劇的發展,其形態各異。從內容、性質和美學範疇劃分,可有悲劇、喜劇、正劇、滑稽劇等;從容量大小,結構繁簡劃分,可有多幕劇、獨幕劇;從題材所反映的時代劃分,可有曆史劇和現代劇;從藝術表現形式劃分,可有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小品等。

我國的戲劇小品從表現手段上分,主要有戲曲小品、話劇小品、歌劇小品等。戲曲小品是以我國傳統戲曲歌、舞、劇三位一體為特點的戲劇小品。如袁文良寫的《保馬謖》(《諷刺與幽默》2002年8月20日)。話劇小品是以對話為主,兼有動作的一種戲劇小品。這是目前最走紅的戲劇小品樣式。如趙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拜年》、《賣拐》等。歌劇小品是以歌唱為主,兼有對話和旁白。如潘長江表演的《過河》;從戲劇小品的藝術效果上分,我國的戲劇小品主要有喜劇小品、悲劇小品和悲喜劇小品。喜劇小品如《超生遊擊隊》。悲喜劇小品如《芙蓉樹下》。悲劇小品目前還不成熟,沒有典型代表作品;從戲劇小品與其它藝術形式相結合上分,我國的戲劇小品主要有啞劇小品、相聲小品、電視小品、兒童小品、木偶小品。啞劇小品如《吃雞》。相聲小品如馮鞏、牛群表演的《點子公司》。電視小品如陳佩斯拍攝並表演的《師徒樂》。兒童小品如曾濤寫的《妙決》。木偶劇小品如黃錫鈞寫的《訓猴》,還有神話劇小品等。戲劇小品的創作就是在這些不同形態的實踐中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