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宜人群
踢踏舞是一項適合所有年齡段的人跳的舞蹈,從幾歲的孩子到六七十歲的老人,穿上一雙舞鞋,就可以踢出激情、動感和快樂。這就是踢踏舞迅速流行的原因。
踢踏舞可以健腦、健心、健身、健美。健腦,就是說人們在跳踢踏舞的時候要用大小腦來支配自己的四肢,特別是腳的各個部位要講節奏,可以鍛煉人的思維和協調能力,增強記憶力。健心,踢踏舞不僅要看,還要聽,所以既能夠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還能讓人的心情愉悅。第三健身,跳踢踏,從腳趾到膝關節都能活動到,對關節靈活性的鍛煉相當有好處。第四健美,踢踏舞可以達到減肥瘦身的目的。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關節更是首當其衝。而踢踏舞鍛煉的就是人的關節位置:膝關節、踝關節。踢踏舞對中老年人來說是一項非常好的健身娛樂形式,不僅活躍關節,還可以防止肌肉的過快鬆弛。
跳踢踏舞不但好處多,而且好學,隻要你想跳,你就可以跳起來。
會走路就會跳踢踏舞。踢踏舞並不神秘,它不受年齡、場地、舞伴、業餘和專業的限製,也不需要舞蹈基礎,隻要你有熱愛生活的真心,踢踏舞就能讓你從最簡單的左右腳跺步中,跺出優美的節奏來,帶給你真實的快樂。北京某家電視台曾經現場錄製過一個小女孩學習踢踏舞的過程,她從沒見過踢踏舞,但是那個小女孩隻用了一個小時就掌握了踢踏舞的基本步法。
當然,做什麼事都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踢踏舞有6個基本的打擊:直打擊、前打擊、後打擊、腳掌打擊、腳跟打擊和腳尖打擊,以及跺步、單腳跳、換步等一些基本的步法,其他的動作其實都是這些基本動作的各種編排和組合。所以,閻嶺建議初學者一定要練好基本功,再循序漸進,做一些係統的訓練。那時,你也可以像金·凱利在《雨中曲》那樣隨心所跳了!
不過,如果方法不正確,膝蓋很容易受傷。因為踢踏舞主要靠的是腳對地板的反撞擊力,如果基本功不到家,又在硬硬的水泥地上大跳而特跳,就會出現膝蓋扭傷的情況。跳踢踏舞時要遵循科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練習。
基本步法
直踢蹋:以趾肚敲地然後抬起(隻抬起踝關節)。
向前踢蹋:以趾肚向前敲地,然後抬起(隻抬起踝關節)。
向後踢蹋:以趾肚向後敲地,然後抬起(隻抬起踝關節)。
跟踢蹋:屈膝,以足跟敲地後快速抬起來。有三種方式:
(1)以一隻腳站立。
(2)以趾肚或動作腳站立。
(3)快速地一戳。
跟打擊:象跟踢蹋一樣,隻是完成時足跟放下,而且音調上更重。
足趾踢蹋:屈膝,以足趾敲地後快速抬起。
足趾節拍:象足趾踢蹋一樣,隻是完成時足趾放下且音調上更重。
趾肚踢蹋:以趾肚敲地後快速抬起,可以有三種方式:
(1)以一隻腳站立。
(2)以足跟或動作腳站立。
(3)快速地一戳。
趾肚節拍:象趾肚踢蹋一樣,但完成時趾肚放下且音調更重。
前刷:比向前踢蹋動作更大,從髖膝開始搖擺。
後刷:比向後踢蹋動作更大,從髖膝開始搖擺。
跺步:以全腳向下重踏,重心在支撐腳上或在動作腳上。
單腳跳:以一隻腳站立,跳起後以同一腳的趾肚著地。
彈跳:以一腳站立,跳起後以另一腳的趾肚輕輕著地。
跌落:以一腳站立,跳起後以另一腳的趾肚或全腳重重地著地。
跳:腳並攏屈膝,跳起後腳並攏著地,可朝向任何方向。
重跺步:以一腳的趾肚站立,向前推腳以腳跟用力擊地。
拖滑步:一個向前的平腳跺步,然後離開地麵,支撐腿屈膝。
曳步:一個向前和向後踢蹋,數節拍或更短。
踢蹋彈跳:一個前踢蹋後緊接著一個彈跳,可行進亦可原地,動作要輕。
拍擊:前踢蹋後緊接一個跺步,重心放在動作腳或支撐腳上。
恢複步:雙腳略分開站立,向上抬起一腳的腳趾,再以趾肚拍擊地麵抬起足跟。
恢複步彈跳:恢複步後接一個彈跳,因恢複步須兩腳著地,故不能重複。
恢複步單腳跳:恢複步後接一個單腳跳,不能重複。
恢複步換步:一腳站立,屈膝,向上抬起該腳腳趾,以趾肚向後拍擊地麵,抬起足跟,以另一腳著地。
一腳的恢複步:象恢複步換步中一樣,但是以同一腳趾肚著地,切不能行向後。
翼狀準備:兩腳並攏站立向外側滑動,右腳到側方,並以足外緣擦地,完成時離開地麵並以右腳趾肚向內朝向左腳踢蹋地麵,完成時右腳,在左腳旁邊做趾肚節拍。
翼狀3拍:(雙腳)腳並攏屈膝,以足外緣擦地,快速向外移雙腳,完成時腳離地,以兩腳趾肚向內踢蹋地麵,以雙腳趾肚著地。
翼狀3拍:(單腳)腳並攏站立,屈膝,以一腳足外緣擦地,快速向外
移動該腳,完成時腳離地,以該腳趾肚向內踢蹋地麵,以該腳趾肚落地。
翼狀3拍:(換步)象單腳翼狀3拍一樣但以另一腳趾肚落地。
翼狀4拍:(單腳帶趾踢蹋)以右腳做一個翼狀3拍,左腳在右腳後
麵做趾踢蹋。
翼狀4拍:(鍾擺)做一個右腳的翼狀3拍,左腳前刷步,右腳的翼狀
3拍,左腳後刷步。
翼狀5拍:帶有跟打擊和跟趾踢蹋,右腳翼狀3拍,右腳跟打擊,在
右腳後麵,左腳趾踢蹋。
翼狀5拍:(單腳帶曳步)右腳翼狀3拍左腳曳。
踢踏舞特色
踢踏舞主要是穿著特製的帶有鐵掌的舞鞋,利用靈活的舞步在木地板上打擊出多樣的節奏。其形式不拘一格,是一種非常自由的舞蹈形式。曆史上許多的舞蹈家都不斷在豐富踢踏舞的形式。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話說道:No maps on the taps,意即踢踏舞是沒有象地圖一樣的規限的。
除此之外,與其他一些以腳步打擊節奏的舞蹈相比,踢踏舞更注重腳步打點的複雜技巧與節奏,並且與爵士樂有著更緊密的關係。例如西班牙的綜合表演藝術弗拉門戈中就有腳步打點的舞蹈,但其節奏是與西班牙的民間吉他音樂配合的,而且腳下的舞步也與西班牙舞蹈挺拔矯健的舞姿配合,有力而簡潔。例如我國藏族舞蹈中也有穿著靴子的“踢踏舞”,多以頓踏為主,也是與民間音樂和藏族舞姿融為整體的。而踢踏舞則不太強調身體的舞姿,象注重愛爾蘭風格的踢踏舞多保持上身不動,黑人味濃厚的踢踏舞則經常隨意地搖擺身體。甚至還有很多滑稽搞笑的動作,例如早期一種吸收了愛爾蘭舞蹈手臂動作的稱為WING(翅膀)的舞步。
踢踏舞與爵士樂的聯係非常緊密,吸收了許多“爵士味”的因素,例如切分節奏和即興表演。一些踢踏舞大師與爵士樂大師常常聯袂演出。當然踢踏舞也有一些基本的舞步訓練,例如TOE、HEEL、FLAP、BRUSH、SHUFFLE、BALL CHANGE、CRAMPROLL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