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6.國舅之死(1 / 2)

韓瑗和來濟被貶後,李治令許敬宗頂了來濟的位置。而武皇後的另一心腹李義府同樣已進入宰相集團。

如此一來,武皇後的兩個心腹都處於宰相集團,她再想發布什麼詔令,終於可以暢通無阻了。

看著昔日的同僚一個個被冤枉流放,國舅長孫無忌清晰的看到,先帝時所重用的大臣已經一個個被瓦解,下一個,應該就輪到我了吧。長孫無忌堅持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起身”的原則,自武皇後正位中宮後,他除了上次為韓瑗和來濟求情,再未對朝政發表過與皇上相違背的意見。

如今他已經不被重用了,長孫無忌感到自己在政治上再難有所作為,既然如此,就退回到書卷中,修身養性罷。

至顯慶四年,長孫無忌已領銜完成了武德和貞觀兩朝的國史共八十卷。梁、陳、北周、北齊、隋的誌共三十卷。既然朝堂如此,即便真有一天遇害,至少還有著作流傳於世。他淡然的想著。此時長孫府的管家來報,“老爺,不好了!”

長孫無忌皺眉問道:“怎麼了?”

管家小心翼翼道:“陛下下了詔書,將長孫尚書貶去荊州……”長孫尚書是長孫無忌的堂兄,當今的工部尚書。

長孫無忌失神,手中的筆落下也不自知,良久,歎道:“自表弟高履行被貶,我就該料到今天了。”他們這是要剪我的羽翼呀!他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到來。自年少時跟隨先帝,打下這大唐江山,難道上天真的要亡我嗎?我可是皇上的舅舅呀!可,連他自己也知道,曆朝曆代,將屠刀伸向自己親人的皇帝,難道還少嗎。

顯慶四年四月,洛陽人李奉節上奏告狀道:“太子洗馬韋季方和監察禦史李巢結交權貴,共結朋黨。”李治將此奏折遞給武媚娘道:“媚娘,你看怎麼辦?”

武皇後接過奏折,眉間閃過一絲狡黠,等了這麼久,機會終於來了。她對李治道:“既有此彈劾,就將它交給許敬宗審理。”

許敬宗素日揣摩武皇後的心意,當他接到這個案子,他就已經知道皇後和皇上想要的是什麼。

監獄大牢中,經曆了嚴刑拷打的韋季方和李巢已經被折磨的不成人形。此時李巢已經奄奄一息,隻有韋季方還有意識。許敬宗坐於案前,問道:“你說,你是不是與長孫國舅勾結?”

韋季方隻覺這聲音仿佛魔鬼一般,他是個老實人,虛弱地道:“小的不過一個五品官員,哪裏高攀得上當朝宰相呀!”

許敬宗道:“還敢嘴硬?再給我打!”

韋季方不堪折磨,欲撞牆而死。“給我拉住他!”許敬宗喊道,“好呀,我知道了,看來你是想畏罪自殺呀!”

許敬宗當日便去甘露殿上報皇上皇後,“陛下,娘娘,案件已經審出。”

武皇後道:“快說,如何?”

許敬宗道:“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朋黨案那韋季方已經招了,說是與當今國舅,長孫無忌勾結,欲結成朋黨,意圖謀反。如今那韋季方看到陰謀敗露,已經畏罪自殺了。”

李治道:“舅舅被小人所挑撥,可能確實對我有猜疑,可他怎麼會走到謀反這一步呢。”

武皇後看了許敬宗一眼,既然皇上已經親口說出謀反二字,許敬宗你隻需要給此事定性便可以了。許敬宗會意,對皇上道:“陛下,如今韋季方已經招認,陛下您怎麼可以再懷疑呢,這就是謀反呀!您若如此遲疑,恐怕非社稷之福呀。”

李治聽了,流下眼淚道:“家門不幸,永徽三年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謀反,如今舅舅也要謀反……如果這事是真的,該怎麼處理呢?”

許敬宗道:“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在朝堂的威信力遠不如國舅,很難成事。而國舅自年少就追隨先帝,又當了三十年宰相,在朝堂上很有威望,陛下如果不早作決斷,來日他振臂一呼,追隨他的人都一同謀反,到那時候,陛下應該怎麼辦呢?”

見皇上默認了,武皇後道:“本宮還記得,當年高陽公主謀反,長孫國舅處死了很多人,其中包括人望很高的吳王李恪。李恪臨死前說,‘長孫無忌竊弄威權,構害良善,宗社有靈,當族滅不久’”,她看了一眼皇上,“想不到這才短短七年,國舅自己卻也謀反了。”她又對許敬宗道:“依許大人看,此事該如何處理呢?”

許敬宗道:“高陽公主謀反時,除了吳王李恪,還有荊王李元景,高陽、巴陵二公主,房遺愛、柴令武、薛萬徹三位駙馬被殺,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宰相、駙馬、宗室和將領牽涉其中。臣以為,國舅謀反比高陽公主謀反要更加嚴重,因此應該更嚴厲的處理。”

武皇後看著許敬宗,微微點頭。李治此時卻道:“國舅謀反非同小可,許大人,此案還需繼續審理。”

許敬宗偷偷看了一眼皇上,又睨了一眼武皇後。武皇後對許敬宗道:“許大人,你先下去吧,回去再好好想想,此案還有沒有繼續審理的必要,不能冤枉一個好人,也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壞人。”

許敬宗早已十分明白武皇後的心意,他此次,卻是弄不懂了。回家之後,仔細思索武皇後說的話,“不冤枉一個好人”,武皇後不可能擔心長孫無忌是被冤枉的,“不放過一個壞人”,不放過一個壞人……許敬宗躺在床上冥思苦想,終於想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