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危險與災害基本常識1
自然災害的認識
凡是危害人類生命財產和生存條件的各類事件通稱之為災害。縱觀人類的曆史可以看出,災害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自然變異;二是人為影響。
因此,通常把以自然變異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暴潮;將以人為影響為主因的災害稱之為人為災害,如人為引起的火災和交通事故。
自然災害形成的過程有長有短,有緩有急。有些自然災害,當致災因子的變化超過一定強度時,就會在幾天、幾小時甚至幾分、幾秒鍾內表現為災害行為,像地震、洪水、颶風、風暴潮、冰雹等,這類災害稱為突發性自然災害。
旱災、農作物和森林的病、蟲、草害等,雖然一般要在幾個月的時間內成災,但災害的形成和結束仍然比較快速、明顯,所以也把它們列入突發性自然災害。
另外還有一些自然災害是在致災因素長期發展的情況下,逐漸顯現成災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環境惡化等,這類災害通常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發展,則稱之為緩發性自然災害。
許多自然災害,特別是等級高、強度大的自然災害發生以後,常常誘發出一連串的其他災害接連發生,這種現象叫災害鏈。災害鏈中最早發生的起作用的災害稱為原生災害;而由原生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則稱為次生災害。
自然災害發生之後,破壞了人類生存的和諧條件,由此還可以導生出一係列其他災害,這些災害泛稱為衍生災害。如大旱之後,地表與淺部淡水極度匱缺,迫使人們飲用深層含氟量較高的地下水,從而導致了氟病,這些都稱為衍生災害。
當然,災害的過程往往是很複雜的,有時候一種災害可由幾種災因引起,或者一種災因會同時引起好幾種不同的災害。這時,災害類型的確定就要根據起主導作用的災因和其主要表現形式而定。
生物災害的認識
說起自然災害,人們都會想到水災、旱災、地震、海嘯這些氣象或地質方麵的災害,而一些動植物活動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尤其是人類的重大疫情卻很少有人將它們與自然災害聯係起來。其實,從廣義上講,由於各種活動(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動)對人類生命和生存環境引發的重大傷亡和破壞也屬於自然災害,當然,從狹義上來說,稱為生物災害。
我們知道,地球是目前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已經有無數種動植物和微生物生存,它們有自己的生活和繁衍方式,人類的誕生與發展離不開這些生物,它們為人類提供生存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而人類的生活也為它們提供各種生長繁殖的條件。
各種生物在自然界中構成了相互依存的生物圈。在這個生物大世界中,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一個物種,都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基礎。雖然人是最聰明的高等動物,但人並不能主宰一切,和諧中也會出現你死我活的鬥爭。
一旦某種生物鏈遭到破壞,就會對其他生物的生命和生存環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種情況發生在人類身上,則可能引發災難。人類發展史上無數次瘟疫的流行,使得人口銳減,社會經濟發展受挫,就是這一災害的結果。
有些生物災害並沒有直接發生在人類身上,而是或者造成其他動物的大批死亡,或者使某些植物成片死亡。這些生物災害雖不直接傷及人的性命,但破壞也就可以按這三類進行劃分。
一、動物災害
說到動物災害,首先要明確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人類自從在地球上出現以來,就成了地球上的一個重要成員。在漫長的演化曆史中,人與動物或其他生物之間的厲害關係越來越複雜,矛盾顯得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