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3)

朱子奇

五月四日,接南昌寄來一卷詩稿,附有俞林同誌信,稱這些詩作是“穀雨文學創作叢書”中的詩歌部分,準備出十一集詩集,要我寫幾句話,作為詩集的總序言。

我了解情況很少,寫不好序。但我很感榮幸和喜悅,有機會來讀江西詩友們的詩作。隻能說幾點對詩的印象和感想,供讀者參考。

江西的同誌們,有計劃地認真選編出版幾年來在本省文學創作、包括詩歌創作在內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工作,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也是一次創舉。同時,又是這個時期創作成果的一次總結,一次檢閱。無疑的,這不僅對發展江西文學、詩歌事業將產生重要影響,而且也將對全國社會主義新時期文學、詩歌事業的推動作出積極貢獻,值得熱烈腸‘讚和祝賀!

經過了多年的追求與期望,遭遇了無數的坎坷和曲折,也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代價,隨著三中全會以來大好形勢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詩歌的黃金時代,,現在可說是拉開它的帷幕了。當前,中國詩歌出現一片空前活躍、迅速發展的繁榮景象。這是它的主流。據統計:全國(省市級以上)鉛印詩歌報刊己有二十多種,詩歌刊(函)授學院的學員超過了十萬人,在學校、工廠、農村,相繼成立的各種詩歌組織如雨後春筍,不計其數,新的年青詩人和詩作不斷湧現。僅一九八三年一年裏,我國主要報刊就發表了五萬多首詩。這個數字,等於我一國曆史上第一個詩的黃金時代唐朝二百五十年產生的詩的總和。這種從詩作者到詩讀者及受到詩,的教育的範圍日益擴大的情況,在世界上也是少見的,這是我國詩壇、也是我們祖國的驕傲。當然,我們的詩歌創作也存在著自己的問題,有爭論,有分歧。但是,我認為這是發展中的問題,是可以通,過正常討論,在實踐中求得解決,求得大同小異,求得在不斷豐富中前進的。這本身就是一種發展。

江西的詩歌,也不例外。它是全國詩歌的一部分,是我國各民族詩歌“大花園中的花朵”。我很愉快地初讀了十幾位江西詩人的部分優秀作品,高興地看到:江西詩壇,詩人輩出,詩花絢麗,詩運括躍,前景燦爛得很。這對大家都是二孫鼓舞。讀這些詩,是一次觀摩、享受。

我曾於一九八三年秋,有幸地去過江西,參觀了南昌,遊曆了廬山,上了井岡山。又會見了一批朝氣勃勃的年青作家、詩人。學到許多知識,受到很好的教育和啟示。對英雄的江西,對江西的文學和詩歌加深了認識,增加了美好的感情。

江西,有光榮的革命曆史。井岡山,是中國第一個農村根據地,南昌,是打響武裝鬥爭第一槍的英雄城市;瑞金,是第一個中央工農民主政府所在地;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最早的發源地之一。這些象征各個時代的輝煌名字,在曆史上將永放光彩。江西,還有無數名勝古跡。其中,飛峙長江邊壯麗的廬山,傍依九江的寬闊的那陽湖和“瓷都”景德鎮等,都是中外馳名的。李白讚廬山如“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井岡山也不僅是“革命搖籃”,且山勢透邇,重巒疊嶂,也是頗具特色的風景勝地。郭老寫了名句:“井岡山下後,萬嶺不思遊。”江西,還有眾多的曆代名人,是出人才的地方,是方誌敏等無數英雄先烈們的故鄉。曆代詩人、學者中,有《桃花源記》作者、東晉田園詩人掏淵明,有《正氣歌》作者、南宋的文天樣,還有南宋的朱熹,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曾機和與陸遊齊名的南宋楊萬裏等等著名詩文大家。, 在遼闊的新生的江西土地上,舊新月異的變化,一派熱氣騰騰的建設、改革,人民生活的改善,更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我記得在井岡山參觀時,一位回國探親的老僑胞對我說,過去窮困落後的江西,今天建設得這樣好,人人安居樂業,不愁吃穿,笑容滿麵,連井岡山山溝裏也在普遍實現現代化,電氣化。這引起他許多回憶,一夜都睡不好覺。這位老人寫信告訴他在南亞和美國的親戚朋友,勸他們打消對祖國的種種疑慮,快回來看看

江西的昨天和今天,都充滿詩意。這十幾位詩人,從不同角度抒寫了江西的曆史和現狀的某些方麵。這些詩作的共同點,是具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又聯係著全國,有的還麵向世界,展望未來。心潮是寬廣的,健康的,向上的。既有時代精神美,也有詩歌藝術美。詩的題材、風格和形式,是多樣的,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