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儀和陽儀的二重結合有四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四象。老陰和老陽不是物質是二階能位,少陰和少陽是一重物質。四象整體是二階能位一重物質的混合係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二層次物質係統,稱謂二重物質係統。假若宇宙隻有二重物質所構成,宇宙的具體模式圖象將是四象的整體結構圖示。

陰儀和陽儀的三重結合有八種形式,即《易經》中的八卦,八卦的整體圖示如前所描繪的科學八卦圖5所示。其中的乾和坤分別是三階高低能位,其餘六卦是具有三階能位一重物質的離子態物質,兌、離、巽是三種形式的三階一重陽離子,震、坎、艮是三階一重陰離子,其中兌與巽都是陽離子,震與艮都是陰離子,但它們的爻位不同互為同性反向的離子。八個卦對稱比較,乾和坤不是物質是兩種異性無形的三階能位,兌與艮,震與巽,離與坎都是異性反向的等離子。八卦的整體是十二塊陰和十二塊陽的三重結合,構成了三階能量係統,平衡後創生了第三層次物質係統,稱謂三重物質係統,如若構成宇宙,其具體模式將如科學八卦圖所示。當然,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等等,都可以與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一一對應,並且高層次物質係統是低層次物質係統經過高層次能位作用達到平衡而創生。例如太陽係就是太陽本身與行星係統之間的能位差構成了太陽係級的能量係統,它們的高低能位互相作用達到平衡創生了太陽係物質係統。

從兩儀、四象到八卦,其中的陰儀、陽儀、老陰、老陽、乾、坤都是不同階次的高低能位,分別可以構成由低階到高階的能量係統;少陰、少陽、整體兩儀、整體四象、整體八卦是由簡至繁的物質係統;兌、離、震、巽、坎、艮都是能量和物質相混合的陰陽離子態所構成。科學太極八卦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可以概括神秘玄奧科學太極圖圖示了質能互相轉化原理,是自然世界萬事萬物的總圖譜,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

前邊引言中提到,現代科學宏觀理論和微觀理論還未完全整合和統一,因此近年來不少學者都在探討大統一論、大統一力,大統一模型,以此求得適合兩者的統一答案,但時至今日還沒有最終的理想結果。筆者認為易經陰陽理論與質能轉化原理的融合體現了上述問題的統一性。

質能互相轉化原理中,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物質失衡轉化為能量,這是《易經》中無極生太極、太極還無極的過程。特別是各階能量係統的平衡,創生了質量子到宇宙的所有係列的物質係統,這一過程密切符合了太極生萬物的道理。這種創生物質的陰陽論和能量平衡論,是創生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的大統一論。兩種理論的結合更加完善了這一理論。波色子和費米子是物質世界的兩種存在,基本粒子中所有的物質粒子都是費米子,是構成物質的原材料(如輕子中的電子、組成質子和中子的誇克、中微子);而傳遞作用力的粒子(光子、介子、膠子、W和Z玻色子)都是玻色子。波色子和費米子正好和中國古代的陰陽太極思想一致,即陰物質是波色子,是物質存在的基礎,**質是費米子,是物質存在的形式,我們現實世界存在就是以陰物質存在的基礎而表現出**質形式。

在科學太極八卦圖中,將陰儀視為基本低能位、陽儀視為基本高能位,因此陰陽魚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萬事萬物的總法則,八卦象則描繪了,能量平衡創生物質的具體結構的總規律,所以科學太極八卦圖是描繪微觀至宏觀所有物質創生的大統一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