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 1)

從小到大,我很想做一個比較安靜的手藝人,哪怕是繡一幅花草也好,做一件木匠活兒也好,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一定充滿了愉悅。我對那些能工巧匠充滿了敬意,好奇他們何以如此靈巧,將原本不存在的東西一刀一筆地自手中活靈活現地托舉出來。

但今生注定做不成這些手藝,唯一算得上創造的是,將文字做一些有趣的排列。早先我就發現,中國的漢字不僅有形有意,甚至有著鮮活的生命,好比一個個小人兒,你的排列方式會讓這些生命喜悅或氣惱,委頓或雄壯,醜陋或美妙……這讓人欲罷不能。撫摸文字,成為我從小到大最為喜愛的一件事情。

散文是文字表達的一種方式,原先寫得很少,更是沒有特別明確的去向。但漸漸地,這種文體卻讓我有了更多的喜歡,覺得它可以從心靈的深處出發,然後隨心所欲地在漫無邊際的時空裏遨遊,而最後的歸宿,會在我與他人的靈魂之間,架起一座小小的橋梁。倘若願意,便可以輕輕地走過去,觸摸更多的景象。這些文字又是在物質化的氛圍之下,壘起的一堵堵攀緣著青藤的籬笆,讓周遭的空氣得以過濾,潔淨清爽,讓人的身心棲息在一處與山水貼近的家園裏。

來到北京的這些年,一直沒看到期待中的漫天大雪,整個地球都在變暖。冬日裏隻見過星星點點的雪花,還未落地便化了,街麵上僅留下薄薄的濕潤。隻有出城北去,才會見到銀裝素裹,會見到一兩株樹梢在白雪中露出,紮眼地綠。夏日又是一番拂之不去的悶熱,車流擁堵之中,更是向往高山和草原。幸虧今年京城連連下雨,潮潤的空氣讓人仿佛回到了南方,回到了兒時。

恰在這個季節,朋友晏彪說及金色少年的書約,便將這些有關成長,有關鄉土鄉情,以及近年的一些見聞彙集成冊,供少年朋友們當作閑書翻閱。在我的讀書記憶中,閑書常常是有趣的。但願這本書也如此。

自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