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口 趙明晨
《春水無聲》這本詩歌集是我的詩歌處女作,雖然它還顯得稚嫩,甚至還有些直白,詩意亦不夠濃厚,但它畢竟凝聚了自己的一腔心血。現在就要付梓印刷了,感覺還有一些話要說。
我在中學讀書時就喜歡詩歌。參軍入伍後,由於被火熱的部隊生活所感染,便經常在連隊的板報上書寫一些自己有感而發的所謂詩歌。每當翻開我留存的日記,看到這些長短不一的句子,便勾起了我對部隊生活的回憶。在部隊工作期間,我也研讀了諸如《唐詩三百首》和詩韻常識之類的詩歌作品。同時也非常喜歡毛澤東、朱德以及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寫的詩。以及臧克家、郭小川等著名詩人所寫的詩歌。雖然那時自己所寫的這些東西還非常稚嫩、淺顯、直白,但這些東西畢竟反映了當時部隊的訓練和生活現實,以及自己年輕時的心路曆程,因此對其愛不釋手而保留至今。後來隨著年令的增長,閱曆的豐富,亦或是詩歌流派的變化,對詩有些看不懂,便逐漸地將自己年輕時所鍾愛的詩歌給淡忘了。後因工作需要也曾寫過一兩首應景之作,但並沒有想在詩歌創作上要達到一個什麼尺度或水平。轉業地方工作後,看到我所居住的濱海小城每天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麵對著如此強烈的社會曆史變遷,不能不在我的心中激起澎湃的情感波瀾。而詩歌又恰恰是表現這種激情和謳歌時代的最好文學形式。於是在詩友秀文兄和眾多詩友的鼓勵幫助下,便嚐試著寫了一些所謂的詩歌,借以詠物言誌、抒情感懷、謳歌時代。本意是閑來無事自娛自樂,但卻沒想到日積月累積沙成塔,把它們歸攏起來竟有了厚厚的一摞。於是,在詩友們的鼓勵下,我便嚐試著將這些東西歸結成集,於是便有了軍旅情懷篇、歲月如歌篇、生活感悟篇和韻風唱和篇。並給這本集子起名叫《春水無聲》。之所以叫《春水無聲》,我以為詩歌是歌頌真善美最好的文學形式,而春天正是鶯歌燕舞的季節,尤其是冬雪開化後的潺潺流水更是富有詩意的。然而,自己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所寫的詩,敢於自噓為春水,已經是不知天高地厚了,豈敢自認潺潺,於是,便尋到了“無聲”兩字補益。欲表達“此時無聲勝有聲”之雅趣也。
在此我要衷心感謝那些讓我對詩歌產生興趣的部隊戰友及各位詩友們。也許正是由於他們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文學表達,以及他們鮮明、生動、風趣的文學語言和看得見、摸得著的文學作品,對自己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並最終使我在今天收獲了一份自己所耕耘的詩歌文學成果。他們是李秀文、盧書寧、王增福、馬小平、徐兆傑、曲文學、周德良等等。特別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協會會員、中國散文詩詩歌協會會員、世界華人詩歌協會會員、遼寧省詩歌協會副會長、營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營口市詩歌協會會長、鮁魚圈區作家協會主席李秀文先生,在工作的百忙之中,能抽出時間給我這本詩歌集作序,更我不勝感激。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鼓勵、支持和幫助,才使我能夠戰勝自我、克服惰性,並最終在詩歌文學創作上有所收獲。
同時,我還要感謝全國詩歌協會副秘書長張同吾先生,著名詩人雷抒雁、李小雨、曾凡華、胡世宗等老師,也許是《中國詩人北方之家》在開發區的落成揭牌,使我在有幸近距離地感受詩歌大家的文學風範中,更進一步激發了我對於詩歌創作的熱情。在我嚐試詩歌寫作的過程中,也得到了《散文選刊》、《鴨綠江》、《詩潮》、《遼河》、等文學期刊,以及《營口日報營口開發區版》、《山海潮》雜誌的總編和編輯們對我的厚愛和關照,他們是黃豔秋、田永元、李秀珊、白風德老師等。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鞭策和鼓勵,才使自己的詩歌作品登上大雅之堂,並進一步激發了自己從事詩歌文學創作的自覺性。
為我提供舒適和寬鬆詩歌創作環境的是檢察院的張繼華檢察長,以及院黨組的各位領導們。他們是曹剛、孫厚德、苗風好、顧玉波、李大偉、高慶寶,還有那些平時不辭辛苦為我打印文稿,並教會我電腦操作的同誌們,在此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原開發區委的老領導李述昌、張天放,對我從事詩歌文學創作亦表示積極支持,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理解、認同和關愛、才使自己在詩歌創作上收獲了一點可喜的成果,在這裏也一並向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二零一一年八月於未名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