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的心語(1 / 2)

感悟人生的心語

——序《春水無聲》

李秀文

當趙明晨同誌把《春水無聲》這本詩集的文稿送來約我寫序時,我感到非常高興,讀後滿懷喜悅,心潮亦隨之澎湃。明晨自小喜愛文學,他先從軍後從政,在人生的花甲之年能把這樣一本厚厚的詩集整理出來,委實可喜可賀。我相信廣大讀者在捧讀他的詩集之時一定會喜出望外。明晨是我多年的摯友,我們彼此間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待人熱情,平易近人,勤奮好學,工作積極肯幹,生活上嚴於律己。

《春水無聲》這本詩集是他幾十年來工作、學習、生活的藝術反映,也是他大半生以來不同曆史時期的情感抒發,更是他對工作、生活和人生價值怎樣對待,深沉思考所做出的詩性回答。讀完《春水無聲》這本詩集,我覺得在作者滾動著的情感之河中,激蕩著不同形態的詩意浪花,有的是對祖國建設的深情歌頌;有的是對大好河山的由衷讚美;有的是對骨肉親情的真摯思念;有的是對親朋好友交往的敘事寫真;有的是對人民群眾真善美純樸情感的真心歌詠;而更多的則是自己心路曆程的文學表達。詩中注意了對字句的推敲雕琢,用字洗練明了,蘊涵概括性強,具有較高的文字修養。詩中詠物言誌,詠物喻情,借景抒情,或在敘事中糅進抒情等,都有較好的詩意體現。詩是情感迸發出的浪花,沒有情感也便沒有詩。明晨同誌每到一處或在自己工作生活中所經曆的每一階段,都能在情感上泛起浪花,並善於用詩的形式將其定格顯現,並呈現在我們的麵前。

大自然煥發了詩人的靈性,而社會曆史的進步發展又何曾不掀動他的心靈之窗?因此,當他來到撫順雷鋒紀念館,便不能不敞開心扉、感懷抒情:“走進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同誌學習/毛主席的光輝題詞啊/金光熠熠/聆聽雷鋒的光輝事跡/追尋雷鋒走過的足跡/我熱血沸騰/心潮起伏/激動不已……/”此詩將深邃的思想內涵,崇尚英雄的軍人氣質和尊崇曆史的縱深感,全部蘊含在其所寫的《前進 踏著雷鋒的足跡》這首抒情詩中,從中也不難看出詩人的政治情懷和筆墨的隨性大氣。

觸景生情,情融於景。祖國的大好山河和秀美景觀,都是作者詩意情感的迸發點。在《秋天 雁陣從這裏飛過》這首詩中,作者這樣寫道:“秋天,雁陣從這裏飛過/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頭雁在前方引吭高歌/群雁緊隨其後附聲唱和/這裏發生的天壤巨變/該怎樣一一訴說……/”作者正是基於對雁陣這一神奇景物的觸發來展開詩意聯想,並從高飛的大雁這一獨特的視角,來俯瞰鮁魚圈區這座新興的海濱城市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並進而歌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成果。這是作者在詩意的平凡追求中,化平凡為崇高的一種藝術境界。

作者在詩中還展示了對人生的深刻感悟和獨特思考。生活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人生的足跡從來也不是筆直的一條,它是由客觀環境所承載,並且因個體的努力所踏出的一條人生曲線,而衡量它是否成功,隻能是靠實踐和逝去的光陰來檢驗。在《法官讚歌》這首詩裏他這樣寫道:“你來自南疆/我來自北國/你來自工廠/我來自田野/你從朗朗的校園中走來/我從火熱的軍營中轉業/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將我們追求法律的目光縈鎖……/”盡管人生的軌跡會有千差萬別,但是,每個人都會在一定的社會坐標係中顯現,沉浮?而作者在詩中所體現出的絕不是停頓、沉淪,而是不斷地開拓奮進。審之、視之令人反思尋味。作者在詩中還特別提醒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不要去效仿那些輕浮空虛的肥皂泡,即使環境變了,工作崗位變了,也要不斷地去追求和創造新的生活。“對法律事業的追求/對審判職責的堅守/你傾注的是滿腔熱血與執著/我追求的是社會穩定與和諧/漫漫長夜/燈下苦讀/你為的是攀登法律這座巍峨的高山/而犧牲的又何止是合家團聚的天倫之樂……/他的情感和人民的情感聯係在一起,抒自己的情便是抒人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