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生活在別處(2 / 2)

投資?媽媽呀,這種事跟我有關係嗎?

現在回過頭來看,她爸爸就是這樣的。家長這種神秘的對錢“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態度其實並不讓她痛苦,隻是,她也因此總有攢不下錢,對錢花到哪裏去了也稀裏糊塗說不清楚。

但朱貝妮好歹是上過大學的人,學習能力還是有的。

她思索了一會,馬上精要地發現:凡事預則立,攢錢也如此。如果製定一個花錢計劃,跟著計劃走,就可以避免亂花錢。不亂花錢,就攢下了錢。So easy。

說幹就幹,朱貝妮拿起紙和筆,給自己列開支計劃,細化到早餐多少錢,午飯多少錢,晚飯多少錢,每月水果多少錢。外加每個月一百元話費,一百元交通費,一百元水果,每天隻能花23.3元吃飯。這樣每個月就可以控製在1000元內,最終存下四千五百塊,三個月之後自己就可以拍桌子了。

23.3元吃全天的飯,零食就拿水果當,水果太貴就拿西紅柿當。可是牛奶要喝,肉要吃,23.3元根本不可能夠花。

轉眼又陷入新的兩難:健康和目標的衝突。要完成月存四千五盡早離開這裏的目標,就陷入不能保全營養飲食的困境。要想營養健康,就得委屈心靈多受一個月的煎熬。

一時深感猶豫不決。

陳小西結束通話後坐立不安,情感上非常想包庇她一次,理智上覺得自己應該狠心讓朱貝妮獨立麵對她的生活。同樣猶豫不決。

坐等了一小時,忍不住發消息給她,問她睡了沒。

很快收到朱貝妮的答非所問:“我是忍一忍每天少花點,早一個月離開好呢,還是花得寬裕些,晚一個月離開好呢?”

陳小西啞然失笑:“你可以騎驢找馬,找到新工作就不用糾結少花錢還是晚離開了。”

“如果有麵試,頻繁請假老板會不高興吧?”

“你反正要跳了,還顧他們怎麼想?”

朱貝妮大有茅塞頓開之感。看來自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辯證關係”還沒學好。

原本要沿著陳小西的計劃走,朱貝妮轉眼又想到:不對呀,當初的初衷是,隨便找個工作,目標是不當米蟲,重點是全力複習參加明年的博士生入學考試!

怎麼走著走著就走偏了?!

重新找到初衷,朱貝妮頓時一身輕鬆。意氣用事的衝動消失,糾結徘徊也隨之蒸發,工作上的煩惱清淡而飄渺,再也不能讓朱貝妮神傷。情感上明確寄托後,初看紅頭文件時讓她撕心裂肺的痛再也沒有出現過。

朱貝妮美妙地體會到一種全新的意境:生活在別處。

既然我在你的地盤求生存,自然聽憑你的喜好,遵從你的吩咐。配合你演戲的隻是我的身體,我的心則是另有態度的。早晚有一天,我會離開!

朱貝妮過於投入這種全新的體驗,完全忘記,阿Q才是這一意境的登峰造極之存在。生活在別處,可不就是阿Q精神的文藝表達?

陳小西調侃,幸虧有他存在,各大新聞網站上少了一條二流學校碩士不堪三流企業的重壓自殺身亡的五號字新聞。

如果您覺得《愛情初遇見》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