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相關理論為基礎,對大量數據、信息、事實進行歸納、推理和總結,並在具體分析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和產業格局客觀關係的基礎上,深入剖析長江三角洲大都市圈人力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整合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同時在很多章節內容中形成了解決問題的較好見解與思路,這些對今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人力資源流動與人力資源行職業轉移、人才引進與人才利用等方麵將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本章中,筆者將對書中的分析進行一定的回顧,並把形成的重要結論進行必要的綜合與總結,以便對本書著述的目的和當前在區域人力資源配置、整合與管理等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明確和重視。
概括地講,本書所論述和解決的問題最後可以歸納為以下一些方麵:
(1)人力資源集聚與經濟產業集聚有很強的相關性,人力資源密度越大,人均GDP也越高。從這裏可以得到啟示,就是要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區域經濟,必須堅定不移地走城市化道路。在當前,就是要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同時要加強人力資源集聚,發揮其集聚效應,促進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轉變,關鍵要促進城市第三產業的發展。
(2)人力資源集聚的主要驅動力是經濟收益因素,而當人力資源集聚到一定程度時又反過來促進經濟的集聚發展,因此人力資源集聚與經濟集聚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最後形成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輪番上漲的發展態勢。
最初,由於區域經濟增長而導致人力資源流動,形成人力資源集聚,這是經濟發展的“誘導型集聚”和“外生型集聚”。我國現階段的人力資源集聚基本屬於這種類型,也就是人力資源的極化增長是由區外人力資源流入形成的,其流向是由貧困地區流入經濟發達地區,由農村流向城市。改革開放前,我國區域人力資源(或人口)基本屬於“內生增長”,即人口增長速度與人口出生率呈現出極大的線形相關性,從第二章“1953-1982年中國分地區人口增長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東部地區人口呈現出相對下降,而中西部則快速上升。而到1990-2000年,盡管西部人口增長率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但是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很多“集聚區”,並且每個“集聚區”周邊均出現“低穀區”,筆者在書中把這一現象稱為人力資源的“造山運動”,這是由人力資源區域流動形成的。進行對比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東部的“人力資源極化區域”與“人均GDP極化區域”基本重合。因此,這是由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流動互動而形成的。
(3)長三角人力資源流動以同一省級行政區之間為主,跨省級行政區流動中以上海與江蘇、上海與浙江較活躍,而江蘇與浙江之間遷移流動很少,這說明長三角人力資源區域分割依然嚴重,行政體製的阻隔對人力資源流動還起著主要作用,“零障礙”人力資源市場機製還遠未形成。
可以知道,長三角人力資源基尼係數從小學到大學文化數值不斷減小,也就是說,這些文化程度的人力資源地區分布越來越均衡,且與GDP地域分布基尼係數不相協調。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很明顯,就是過嚴的行政、人事等體製限製了人力資源遷移流動,文化程度越高受體製影響越大,因此遷移也就越不活躍。中更能清楚地看出這種傾向,江蘇和浙江省內的人力資源遷移流動非常活躍,而江蘇與浙江之間的跨省遷移則非常微弱。如江蘇內部遷移達到836人(0.95‰抽樣數據),浙江內部也達到530人,而江蘇到浙
2000年長三角分行政區從業人力資源遷移變動狀況(人)
江或浙江到江蘇則驟然降為23人或48人。這雖有距離等地緣因素的作用,但體製分割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從不同文化程度人力資源流動性看,較低學曆人力資源跨省流動性大,而較高學曆者流動性小,在“江蘇到浙江”人力資源中,“高中及以下”占1.46%,而“大專及以上”隻占0.34%;在“浙江到江蘇”人力資源中,“高中及以下”和“大專及以上”分別占3.18%和0%。
(4)從區位、市場、人力資源等因素分析,長三角在我國三大都市圈中發展潛力最大,在未來至少50年內仍將是人力資源的重要導入區,目前麵臨的迫切問題就是人力資源體製整合與一體化市場建設。
長三角是我國最有實力的精華區域,經濟、產業高度集聚,是我國人口和人力資源的重要承載區。我國人口總量將在2040年前後到達峰值,人力資源總量在2030年前後達到峰值,因而在2005-2030年,就業壓力非常巨大,而這段時期恰恰是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時期,因此人口和人力資源將會極大地導入。從長三角區外,即全國人力資源環境來看,長三角也理應為全國人力資源增長分擔壓力,成為人力資源導入的主要承載區。由於我國城市化水平還不高,當全國人口達到最大值時,長三角的人口增長還未飽和,還將以一定速度長期增長,筆者認為長三角人口和人力資源峰值年份至少要落後全國峰值年份15~20年,因此至少還要增長50年。目前,長三角在人力資源優化配置方麵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體製不統一、不合理、不協調,形成統一人力資源市場的阻力很大。據預測,2001年長三角市場主體經濟決策的自主程度和分散程度很低,隻為0.3826,而人力資源市場的發育程度還要低,為0.2113,其中上海為0.1939,江蘇部分為0.1807。像這樣的人力資源市場發育程度,要進行人力資源的高效配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充分、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強化人力資源統一市場建設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