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美在天地四時,山川林野(1 / 3)

是誰帶來了聲勢浩大的詩歌之春——《召南·甘棠》

蔽芾甘棠①,勿翦勿伐②,召伯所茇③。

蔽芾甘棠,勿翦勿敗④,召伯所憩⑤。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⑥,召伯所說⑦。

【注釋】

①蔽芾(fèi):樹木高大茂密。甘棠:棠梨,另一名杜梨,落葉喬木,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

②翦:同“剪”。伐:砍伐。

③召(shào)伯:即召公,名奭(shì),姬姓,封於燕。茇(bá):草舍,此處作動詞用,居住的意思。

④敗:毀壞。

⑤憩(qì):休息。

⑥拜:拔,一說屈、折。

⑦說(shuì):通“稅”,停歇,止息。

【賞析】

今人吟誦著來自上古先秦時期的古老歌謠,體味著鮮活原始的美感時,是否想過,是誰編集起詩三百,早就了古典詩歌的源頭,為後世帶來了聲勢浩大的詩歌之春?

在人類之始,在未有文字之前,詩便已充盈在世人生活中。那時的人們,開口就能唱出美麗歌謠。那些咿咿呀呀唱出的歌謠,當是詩歌最初的雛形。然而,真正文字意義上的詩歌卻是自《詩經》成形始,此後曆經數千年,延展了絕代風華,至今餘香未散。

在遙遠的先秦時代,采詩官該是一個浪漫的職業吧。他們從王城出發,踏上散發著濃厚芬芳的土地,以詩歌的名義行走民間。他們走過山川林野,四季人間,經過水濱,獵場,走進耕地,民戶,手中時時搖動著一隻木鐸,木鐸發出的脆響會傳到很遠的地方,一直穿越了官道旁的樹林和溪流,追逐著炊煙晚景,夕照餘暉,直繞雲霄而去。

采詩官的工作便是行走和記錄。當他們路過山野,看到山間原野上唱歌勞作的人們,便會在一旁席地而坐,請求人們將新編的歌謠唱出來,然而飛快地記錄下來。

他們也許不知道,自己所聆聽的歌謠,記下的文字,將會成為一個古老國度文學的源頭,正如蜜蜂在采花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想到過,它們會帶來一個聲勢浩大的人間春天。

倘若沒有采詩官,《甘棠》一詩或許就不會留存,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也很可能無法流傳千古:召伯南巡,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隻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聽訟決獄、搭棚過夜,他死後,人們對他的懷念太過深切,以至於都舍不得砍伐他停歇過的樹。

幾乎可以想象到,當采詩官搖著木鐸風塵仆仆而來時,當地的民眾是如何熱情地牽住了他的衣袖,爭相對他說:“來,我們為你唱一首歌頌召伯的歌。”

太過久遠的時光模糊了采詩官的麵目,他們僅僅隻在曆史的深處濃縮為一個簡短的名詞,供後人遐想感恩,可是經由他們傳之後世的文化,卻始終在曆史上熠熠生輝。

遠古的勞作女子,是山間的明媚畫卷——《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①,施於中穀②,維葉萋萋③。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④。

葛之覃兮,施於中穀,維葉莫莫。是刈是濩⑤,為絺為綌⑥,服之無斁⑦。

言告師氏⑧,言告言歸。薄汙我私,薄澣我衣⑨。害澣害否⑩,歸寧父母。

【注釋】

①葛:一種蔓草。覃(tán):本意是延長,在此處指蔓生之藤。

②施(yì):蔓延。

③萋(qī)萋:茂盛的樣子。

④喈(jiē)喈:鳥兒婉轉鳴叫的聲音。

⑤刈(yì):割取。濩(huò):用熱水煮東西,這裏是將葛放在水裏煮。

⑥絺(chī):細葛布。綌(xì):粗葛布。

⑦斁(yì):厭倦。

⑧師氏:保姆。

⑨澣(huàn):洗滌。衣:外衣。

⑩害:通“曷”,即何。否:表示否定,此處指不用洗的衣服。

【賞析】

葛藤長在山林之中,每當有風的時候,大把的陽光便和茂盛的葉片一起追逐嬉戲,窸窸窣窣碎響不斷,構成山林的音樂。不妨在這音樂之中沉醉,以蔓延的葛藤做為橋梁,順著它攀援到兩千年前,來聽這首關於勞作的歌:

有景,有物,綠的是葉,葛藤葉子蜿蜒伸展,黃的是鳥,調皮的黃雀在山穀間飛來飛去,處處留下它們歡快的唧啾聲,和樹葉的窸窣碎響和鳴,怎不是一派自然好風光?在柔長的葛藤間依稀可見有著健康紅潤的臉龐的采葛女子,荊釵布裙,一路歡喜走來。

她為什麼如此快樂?也許她太熟悉這塊山野,陽光,藤葉,小鳥,都似自己的親人;也許是她覺得自由,在家待著不舒服,而此刻如出籠的鳥兒,回歸山野,怡然自樂;也許,她陷入了快樂的往事,小時候,她就跟隨母親進山采葛。

她是一介民女,嫁的也是一個普通的男子,擔水劈柴,男耕女織,簡單生活,用樸素和單純,開墾生命中最豐美的田園。

女子的勞作並不稀奇,《詩經》中的勞作處處可見,勞作與風雅相結合才是風景。先秦之時,沒有那多麼的苦楚,沒有不堪重負的生活壓力,她也就如山間鳥兒一樣自在,展示著自己的勤勞。因此在我們看來,她就是一道風景。

由於女性的介入,先秦之時的山野不是荒蠻、單調。勤勞的女子們揮舞著鐮刀割著葛藤,嘴中不停息地唱出歡快的歌曲,和黃雀的鳴叫、樹葉的摩挲聲彙成一片,葛藤在風中婆娑起舞,碧波蕩漾的綠葉之中,她們若隱若現。遠古的女子勞作的愉快,是山間最明媚生動的一副畫卷。

親近自然,就有了純淨的歡喜——《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釋】

①采采:采了又采。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車前子,種子和全草可以入藥。

②薄言:發語詞,無義。

③有:取。

④掇(duō):拾取。

⑤捋(lǚ):以手掌握物,脫取物體。

⑥袺(jié):用衣襟兜東西。

⑦襭(xié):翻轉衣襟掖於腰帶以兜東西。

【賞析】

隻不過是一種長滿郊野的普通植物,連名字也並不雅致,車前子,並未給人留下多少浮想聯翩的餘地,然而在古老的歌謠裏,它卻陡然間有了跳蕩的生命力,在一群人的采摘和歌唱中,沾染了自然純淨的歡喜。

在歌謠裏,它被稱作“芣苢”,有著優雅溫潤的發音。原來最簡單的勞作,一旦賦予了詩意,便是美的。

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是多麼美好而沁人心脾的景致。在川原上歡快雀躍地采著芣苢的嫩苗,一邊唱著“采采芣苢”的歌兒,就像在慶賀春暖的到來,又似乎隻是於春光融融的景境中感受到了輕鬆收獲的喜悅。這樣的喜悅在詠唱中自然流淌著,雖與繁華奢侈的享樂毫不相幹,卻是人人心中都向往的純粹快樂。

先秦時期,生產力地下,自然災難又頻發,人們無力抵擋,而在這艱難之中,也有著可以輕易獲得的歡喜。生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把勞作當成生之樂趣的一部分,絕非多數人能做到的事。在采摘果實的過程中,體驗勞動的快樂,並在自己的歌聲裏,聽到遠古的神秘,讓身心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由心而生出一種親切與歸屬感,如此才算讓生活沁入了清新的泥土味,才讓簡單的勞作有了詩意。

人處於自然中的時候,應該是最放鬆的時刻,那時,塵世的煩惱遠去,在曠野裏,清風與流水和鳴,日光與植物舞蹈,人們的眼中充滿動人的綠意,會覺得人與自然真正融在了一起,勞動的歌聲劃過嫩綠的葉片,落進了風的深處,能夠找尋得到的隻有從心裏滿溢出來的一種純淨的歡喜。

桑園往事——《鄘風·桑中》

爰采唐矣①?沫之鄉矣②。雲誰之思?美孟薑矣③。

期我乎桑中④,要我乎上宮⑤,送我乎淇之上矣⑥。

爰采麥矣?沫之北矣。雲誰之思?美孟弋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⑦?沫之東矣。雲誰之思?美孟庸矣。

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