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離開的時候(1 / 2)

越來越多的外商到來,大明已然成了這些域外海商首選的貿易地點之一,無論文化,人口,還是經濟此刻的大明無疑是世界第一。以前是他們還不知在海的對麵有這麼一個天堂之國,鄭和的遠航就跟開辟了一條更為廣闊的海上絲綢之路一樣。

他所帶去的大明貨物無不讓那些域外的商家動心,航海家從來就是不畏艱辛與危險,無論大明與他們相隔有多遠,他們也願意把大好的頭顱綁在褲腰帶上,漂洋過海的來到大明。

大臣們上奏皇上要再開兩個港口,可朱棣似乎一點都不動心,對此更是不聞不問。如此一來那些海商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他們便開始大規模的走私活動,大明有九成的船隻被鄭和用來遠航,滿載著大明朝的貨物與域外的國家交易。

朱棣為什麼隻開放閩南月港,全大明或許隻有唐明最了解其心思。說到底還不是為了一個利字,唐明也曾叫朱高熾不用去做那些無用功的事情。因為朱棣他的野心比朱元璋更大,他更想把海上的貿易全包圓了,都由他一人來做!

大明若是開放更多的港口,明間必然便會有更多的海商得到發展,而朱棣這塊海上的大肉便會被其分割。可惜他始終無法懂得唐明的一片苦心,開放港口放權給予更多的海商,朱棣至少還能從中收稅而獲利。

但他把全部份額都想緊緊的抓在手中,卻看不到那些海商隻需走私也同樣能跟那些域外的海商貿易。如此一來他朱棣就連那點稅收都沒得拿,而份額依然被海商給分割了。機遇總是與危險並存,而跑海的人從來就沒怕過危險。

任憑朱棣對走私者的懲罰再嚴厲,卻總還是有人冒著被滅族的危險幹這行當。如今再加上大明的海上巡航的力量相對薄弱,在此前提下走私更為猖狂。

朱棣不接受唐明的提議,唐明也懶得去為他分析,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於公於私唐明完全沒有必要冒著被朱棣訓罵的可能去做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今天是鄭和起航的日子,卻沒有第一次的時候那麼隆重,可以說這次是靜悄悄的走。姚廣孝這次同行,唐明擔心其身體會經受不住海上的顛簸,還有一些疾病的困擾,也是應鄭和的要求為他們準備了眾多的綠豆。

這東西隻需用水培育便可發芽,從而讓水手們可以在茫茫的大海中吃到豆芽綠菜。東西雖不貴重卻可以救無數人的生命,鄭和此刻還不知道豆芽對他此趟航行意味著什麼?但唐明並不想為其解釋太多,隻告訴他每隔一段時間一定要讓船隊的所有人都吃一些豆芽。

船隊很快便離開,朱棣由始到終都沒有出現在碼頭,朱高熾倒是來了,與唐明一起送鄭和與姚廣孝離開。

望著已經消失在視線裏的龐大船隊,朱高熾突然幽幽的說:“你幾時準備回去琉球島,能不能多呆幾天,我們好好再聚一下。你這一走都不知道幾時才能與你相見,說真的此時此刻我還真有點舍不得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