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臉裝委屈狀,洪聲言道:“皇後娘娘可還記得,微臣在一開始實施增收商稅時,便要求要多收。甚至要把如今大部分的農稅施加到商稅的身上,從而減輕農戶的負擔,鼓勵他們多耕種。”
此話一出,皇後的氣勢立減,她也想起唐明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再三要求自己要減輕農稅。但自古以來農稅都是一個王朝經濟來源的第一名目,因此她並不敢減掉農稅。
商業稅她倒是聽唐明的話聽了個十足,以各種名目多增了不少商稅。但這樣一來,農戶們棄耕從商便越演越烈,到現在已經快到無法收場的局麵。
朱棣已經從自己老婆臉上的神情得知,唐明並沒有在胡扯。照此看來剛才確實是冤枉了唐明,但身為君主自然沒有向臣子道歉的道理。
為了替自己妻子掩飾尷尬,朱棣輕咳一聲輕描淡寫的轉開花題:“此事朕現在已經知道,威海候還是說說該如何抑製農戶不耕種的問題吧!”
這是一個信號,朱棣也明顯做出了讓步,唐明自然不敢再糾纏下去,在皇上皇後麵前得寸進尺,那跟找死有何區別。
“啟稟皇上,這事想解其實很簡單,隻需抬高商稅便可,再用這些多出來的商稅,用到鼓勵農戶耕種上。隻需讓農戶的付出與收入達到一個平衡,農戶自然會回去耕地。農戶靠耕地也能過上好日子,那誰還閑著無聊去幹他們並不熟悉的行業。”
唐明這方法說起來很容易,可要真正做到的話卻很難,大明現在的情況是,好田好地都掌握在一些王公貴族的手裏。真正留給百姓適宜耕作的土地並不多。
因此想要真正解決大明的糧食問題,從根本上還是得拿這些所謂的貴族開刀。可要是動到這個階層的利益,定然是舉國轟動,到時一不小心分分鍾都有叛亂的事情發生。
唐明可不想自己也參合到裏麵去,因此,他對這一點定然是絕口不提。
朱棣采納了唐明的辦法,立刻命人製定了一係列措施,而後便開始從南京試行推廣。剛開始的時候農戶報著懷疑的態度靜觀其變,直到有些人真正得到好處,那些持觀望態度的人才開始跟風。
但就算如此,回去耕作的人還是不多,會回去的農戶都是自己家裏有地。而那些家裏沒地,以前給那些王公貴族做傭戶的,一個都沒有回去。
因為皇上的優惠政策根本就惠及不到他們,可以說這一係列誘人的政策跟他們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王公貴族的封地是他們自己的,也無需向朝廷上繳任何農稅。
這政策一下來,得到好處的還不是這些王公貴族,但他們並不把好處給農戶,而是全部截留起來。
朱棣很快也了解到這事,但要解決這事,目前他還沒有任何頭緒。還好唐明的方法多少還是有了效果,也算解了朱棣的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