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百家姓氏裏,劉姓是人數眾多的大姓之一,起碼可以排到前五名的位置。
這個道理容易詮釋。劉姓的老祖宗劉邦從秦皇朝那裏奪得了政權,建立了漢朝,雖然西漢後來被王莽篡權,再由劉秀複位,改成了東漢,但劉姓皇帝卻統治了中國四百多年。和平繁榮的年代長遠了,養尊處優、妻妾成群的皇族子孫自然繁衍得也很多。
不過,並不是今天的劉姓都出自皇胄貴族。劉邦建立漢朝之後,把項羽陣線中投降於他的如項伯那樣的楚國貴族賜予劉姓,也把本來是戍陝士卒,後來成為他謀士的婁敬這樣的人賜予劉姓。這樣一來,劉家的人便擴充了不少。
不僅如此,漢代時期,嫁出去了不少和親的公主,這些公主有些是皇帝的本家,也有的是從嬪妃宮女中挑選出來的,她們根本不姓劉。如王昭君便是,嫁入了匈奴,成為匈奴單於的王妃。後來王昭君的後代遷入漢境的,也都自稱劉姓。而實際上中國的任何一個大姓,包括李姓、王姓和張姓,都是這種複雜的綜合。
漢朝建立並延續了二十七個皇帝,其結果不僅僅是使得今天劉姓人士較多這樣一個方麵特征。它所奠定的封建製度、等級禮儀、法典、生活習俗、文化藝術一直綿延至今,極大地影響著我們今人的生活。如我們下的象棋,那中間就有一條“楚河漢界”,我們填自己的履曆表,除了少數民族之外都會填一個“漢族”。至於在我們言談行文中所用的東西,那就多不勝舉。中國的成語、悝語、典故裏,像“破釜沉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胯下之辱”、“漂母一飯”、“成亦蕭何,敗亦蕭何”、“金屋藏嬌”、“蕭規曹隨”等等,都是說的漢朝的故事。而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可以簡稱為“漢文化”。
不論你是研究曆史,還是研究文化,或是研究藝術、音律、生活習俗,都不能漏掉這個朝代。甚至當我們的年輕人、剛懂事的孩子,看到今天新播的韓國、日本的電視劇,問到:“他們的媽媽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吃飯這樣睡覺這樣坐在地上這樣行禮呢?”有文化素養的媽媽很可能就得講到中國漢唐的生活習俗和禮儀製度,以及對鄰國的影響等等。
因此,對於我們中華民族有著如此重要影響的漢朝,是應當為我們中國人乃至受漢文化影響的亞洲人所了解的。而高居於這一切之上的總源頭,或者我們稱之為“老祖宗”的,就是這位劉邦大帝。在他半生征戰之中,不但從秦皇朝那裏,也從陳勝吳廣、項楚霸王的手中,逐鹿到了主宰中國人地的君王的權力,這之後,才有了他的思想、主張、意誌、好惡、品性,以至基因的擴延和流傳。
《劉邦》這本書,撰寫的就是漢高帝的大傳。
劉邦在秦朝末年之時,僅僅當了泗水亭亭長這樣一個小吏,因為押送一批囚徒與貧民到驪山去修秦始皇墓,路上不斷有人逃跑,他無法交差,隻得隱居到了芒碭山中。山路上曾有一條白蛇擋道,他斬蛇而行,因此也就有了他子孫吹噓的第一點資本:先祖斬白蛇起事。
這時正逢陳勝吳廣揭竿起義,沛縣令怕沛縣有有失,聽從蕭何勸告,準備召劉邦前來守城,劉邦乘機奪得城池,以家鄉為根據地,舉起了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