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隻耳朵聽得更清楚(1 / 1)

哪隻耳朵聽得更清楚

右耳效應

人聽聲音時,一般都是用兩隻耳朵一起聽的,這樣可以聽得更清楚,而且聽到的是立體聲,並可以辨別聲音的方向和遠近。如果單用一隻耳朵,那麼哪隻耳朵聽得清楚些呢?這個問題與左撇子、右撇子還有關係呢!

在世界人口中,左撇子隻占10%,其餘的人都是右撇子。右撇子大腦的左半球接收和處理語言信息更為活躍,在他們身上可以觀測到“右耳效應”。也就是說,在輪流用左、右耳通過耳機聽詞語時,右耳可更快地領悟詞義,更容易記憶單詞。

前蘇聯醫學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生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神經官能症患者情況正好相反,他們左耳聽力更好。研究人員進行了臨床試驗,參加試驗的有健康人、患病期不同的神經衰弱患者。接受試驗的人輪流用左、右耳聽了數十個單詞,接著在1分鍾的時間內大聲重複他們記住的那些詞。詞語意思可分為中性詞和帶有情感色彩的詞。

試驗中,研究人員對受試者進行了生理檢查——測定了他們左、右手手背上皮膚電流反應的振幅。眾所周知,在大腦左半球更為活躍工作時,左手皮膚電流反應的振幅增加,而右手則降低。所以,通過皮膚電流反應測驗,可以知道大腦皮質兩半球中哪個半球在這一時刻更為活躍。

科學家在接受試驗的健康人身上觀測到了“右耳效應”——發現他們能更好地記憶由右耳聽到的詞,這時,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的記憶效果比中性詞好。也就是說,左半球更為活躍地加入了口頭信息處理。減弱的右手皮膚電流反應也與這相符合。

左耳效應

而在患有神經官能症者身上觀測到不同情況。那些患病不到兩年的人對中性詞和微弱情感詞,仍然保持著“右耳效應”,而患病期越長,“右耳效應”就越弱,“左耳效應”就表現得越清楚了。

在患有約5年的神經官能症的受試者身上,不論是對強烈情感詞,還是對微弱情感詞,右半球都更為活躍地工作。患有慢性神經官能症而又疏於醫治以至患病6年多的人,左耳甚至能更好地接受中性詞。

這說明,神經官能症患者的大腦右半球工作更為活躍。

這就證明,在神經官能症的病情增加時,大腦皮質左、右半球間的職能關係會發生變化,左、右半球的“義務”也進行了互換,從而影響到左、右耳聽力的變化。

在線小知識

如果聲源發出的聲音頻率很高,傳向左耳的聲音有一部分會被人頭反射回去,因而左耳就不容易聽到這個聲音。兩隻耳朵對聲音的感覺的這種微小差別傳到大腦神經中,就使我們能夠判斷聲音是來自右方。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右耳效應”。與此相對的為“左耳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