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貌相嗎
人的貌相
我國的相麵術把人的臉形和五官形態與人的貴賤等聯係起來,這是過分誇大心智對外貌的作用,陷入唯心境地。
從這點看,俗話所說的“人不可貌相”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卻是可以貌相的。因為一個人的外貌除了很大程度上是爸媽給的外,也受各種環境條件及個人心理素質等影響。
因此,可以說,人的外表,尤其是人的臉部是其過去已接受的各種信息的聚合體。
科學家們從不同角度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第一手感性知識。
人類的族譜
可以認為,臉是人類的“族譜”。人類學家根據人的體表特征,如皮膚和眼睛的顏色、頭發的顏色與形狀、頭骨的類型、鼻子的高低、嘴唇的厚薄及身材的高矮就可以判斷其人種和“籍貫”。
比如,生活在歐洲、北非、西亞、北印度及美洲的多是白種人。
這些地區太陽光微弱,紫外線也弱,因此當地人皮膚中的黑色素含量低,膚色白皙。
他們的頭發質地柔軟,為亞麻色,略微有點透明,這樣的頭發容易吸收太陽光;他們的鼻子狹而高,並顯著突出,鼻子縱徑大於橫徑,這樣鼻黏膜麵積相對大些,有助於溫暖、濕潤地吸收寒冷、幹燥的空氣,使肺得到保護。
就同一人種而言,由於居住的地理環境不同,臉部特征也有所不同。
如生活在我國東北部地區人的臉形一般是上下部較寬大,也較長,膚色較白;而福建、廣東等南方一帶的人,臉的上下部較窄,也較短,膚色也較黑。
人體病兆的晴雨表
醫生認為,臉是人體病兆的“晴雨表”。我國傳統醫學說,“頭為精明之府”,12經脈,365絡,“其氣血皆上注於麵”。
在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中,“望”列首位,而“望”主要是指望臉。
近來新興的交叉學科——全息生物學,也認為臉部是整個人體的縮影,貯存著身體各部位的信息,這進一步證明了中醫望臉的科學性與正確性。
中醫極為重視人臉的氣色。正常人氣血旺盛,麵部光澤紅潤,而患病後或為蒼白,或為紅赤,或為萎黃,或為青紫,或為暗黑。
有一種叫“白化病”的遺傳病,患者臉色潔白如雪。
同時,麵部的五官形態對於診斷也十分重要。
如鼻根部低下,眼梢外斜,眼珠圓,半張著口,舌尖常伸出口外,這多是先天性神經係統發育不全的癡呆人;麵部肌肉虛腫,色蒼白,臉寬,眼瞼增寬,表情遲鈍,多見於黏液性水腫患者。
心理透視鏡
心理學家認為,臉是人心理的透視鏡。拿破侖曾說過:“人在40歲以後要對自己的臉負責。”
這話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人的心理狀況對外貌的影響是通過臉部肌肉的活動來實現的。在人類發展史上,表情最初具有適應的意義。
達爾文在《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中指出,現代人類的表情和姿態是人類祖先表情動作的遺跡,這些表情最初曾經是有用的,如憤怒時咬牙切齒、鼻孔張大等表情是人類祖先在與野獸搏鬥中的適應動作。經過長年累月的使用,這些表情被遺傳下來。其他的一些表情也都是從古至今人類勞動生活遺留的痕跡,雖然有些不易察覺,但卻客觀存在,無法更改。
在線小知識
麵部表情,即眼、眉、嘴等的變化,最能表現一個人的情緒:高興時嘴角往後伸,上唇提升,雙眉展開,兩眼閃光,所謂笑容滿麵;悲哀時頭部低垂,嘴角下歪,眉頭緊鎖,所謂哭喪著臉……這種心理狀況長期作用於臉部,結果使每個人的不同性格在臉部得以一定的映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