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輝光現象(1 / 1)

人體的輝光現象

基爾納的發現

早在1911年,英國一名叫華爾德·基爾納的醫生采用雙花青染料塗刷玻璃瓶時,首次意外發現了環繞在人體周圍寬約0.015米的發光邊緣。

有一天,醫院的理療暗室裏漆黑一片,基爾納正透過雙花青染料刷過的玻璃瓶觀察病人的治療情況。

突然,一個奇怪的現象產生了,隻見裸體病人的體表出現了一圈0.015米厚的光暈,它色彩瑰麗,忽隱忽現,宛如縹緲的雲霧,又像凝聚的氣體,使人感到神秘莫測。這就是人體輝光。

輝光趣聞

早在1669年,丹麥著名醫生巴爾寧曾報道過一個驚人的消息:一個意大利婦女的皮膚會發出鮮豔的光芒。

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裏也記載了一名甲狀腺疾病患者汗水發光的趣聞:在黑暗中,這個人身上被汗水浸透的襯衣,好像被神奇的火焰籠罩著。

19世紀的《英國技師》雜誌上,記述了一名美國婦女腳趾發光的事例。

有一次,她在入睡前突然發現,自己右腳四趾的上半截竟然會發光。

她搓了搓腳趾,發出的光芒更強烈了。使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名婦女右腳發光時,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甚至用肥皂洗腳,臭味和發光都絲毫不受影響。

忽明忽暗的輝光

人體輝光的顏色和形狀會隨著人的健康狀況、生理和心理活動等發生變化。

通常,青壯年的光暈比老人和嬰兒明亮,身體健壯者比體弱者明亮,運動員比一般人明亮。同一個人各部位的亮度也不一樣,手和腳的光暈亮度較大,胳膊、腿和軀幹的亮度小一些。

人體輝光是在特殊的外界環境中發出的,這是一種被動發光。

人體會不會主動發光呢?會,不過,這是一種超微弱冷光。據測定,它的能量微乎其微,即一個人發出的超微弱冷光,相當於200千米外一隻一瓦特燈泡向四周散射的光芒。對此,人的肉眼是看不見的。

它會隨人的年齡增長、健康狀況的變化,以及饑餓、睡眠等生理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當一個人死亡一段時間後,光環即行消失。

解開人體輝光之謎

20世紀80年代,日本、美國等國家相繼使用高科技先進儀器對“人體輝光”進行研究,試圖解開“人體輝光”之謎。

“日本新技術開發事業集團”采用了具有世界上最高敏感度的,用於微弱光檢測的光電子倍增管和顯像裝置,成功地對“人體輝光”進行了圖像顯示,並把這種輝光稱為“人體生物光”,同時把這一科研成果應用到醫學研究上去。

這個集團對自願受檢的30位病人進行了生物學測試,其中有1歲嬰兒和80歲老人。

測試的最終結果表明,甲狀腺切除者、甲狀腺功能衰退者及正常人在睡眠時,夜間,在新陳代謝減緩的同時,生物光強度也同時減弱。

在線小知識

自然界中有許多生物都能夠發光。除了眾所周知的螢火蟲以外,還有一些蚯蚓、鱗蝦、沙蠶,甚至某些海藻類都能發冷光。

根據生物體不同的生態、體質與性狀以及不同的生化反應,有生命的生物體會發出色譜不同與強度有別的彩光,科學家稱之為“生命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