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能否成為太陽(2 / 2)

有人認為,這並不妨礙木星內部存在熱源,因為它是在木星形成過程中產生並積累起來的。

蘇聯學者蘇切科夫認為木星內部正進行著熱核反應,核心的溫度高得驚人,至少有28萬℃,而且還將變得越來越熱,釋放更多的能量。

釋放的速度也將進一步加快。換句話說,木星在逐漸變熱,最終會變成一顆名副其實的恒星。

我國學者劉金沂對行星亮度的研究,從一個側麵提供了證據。他發現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裏,水星、金星、火星和土星的亮度都有減小的趨勢,唯獨木星的亮度在增大。

如果前述四行星的亮度減小與所謂的太陽正在收縮、亮度在減弱有關,那麼,木星亮度增大的原因一定是在木星本身。

劉金沂得出的結論是:在最近2000年中,木星的亮度每千年增大約0.003倍等。

這無疑對蘇切科夫等的觀點做了注釋。

此外,太陽不僅每時每刻向外輻射出巨大的能量,同時也以太陽風等形式持續不斷地向外拋射各種物質微粒。它們在行星際空間前進時,木星自然會俘獲其中相當一部分。

這樣的話,一方麵木星的質量日積月累不斷增加,逐漸接近和達到成為一個恒星所必需的最低條件;另一方麵,在截獲來自太陽的各種粒子時,木星當然也就獲得了它們所攜帶的能量。換言之,太陽以自己的日漸衰弱來促使木星日漸壯大,最後達到兩者幾乎並駕齊驅的程度,使木星成為恒星。

這樣的過程大致需要30億年的時間。那時,現在的太陽係將成為以太陽和木星為兩個主體的雙星係統;也有可能木星在其“成長”的過程中,把一些小天體俘獲過來,建立以自己為中心天體的另一個“太陽係”,與仍以現在太陽為中心天體的太陽係,平起平坐。

不管是哪種形式的變化,目前太陽係的全部天體,包括大小行星乃至彗星等,都將有較大幅度的變動。

這種大變遷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這種大變遷後地球和地球上的人類該怎麼辦呢?一種觀點認為,事物發生變化那是必然的,至於是否像前麵提到的那樣,木星變成恒星那樣的天體,這隻是一家之見,何況還有30億年的漫長歲月呢!

像木星內部結構之類的問題,本來就是一個爭論頗多的領域,蘇切科夫等人的觀點隻不過使得爭論更加熱烈而已。

在目前的觀測水平和理論水平不完善的情況下,像“木星是否正在向恒星方向演變”之類的重大自然科學之謎,不僅現在無法解答,即使是可以預見到的將來,恐怕也未必能理出個頭緒。

它無疑將會在很長的一段曆史時期裏,一直成為科學家們孜孜不倦地探討的課題。

在線小知識

科學家根據“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飛船探測的結果表明,木星是由液態氫所構成的。它同太陽一樣,沒有堅硬的外殼,它所釋放的能量,主要是通過對流形式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