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製作了這些圖案?為什麼把它們繪得如此巨大?這些異禽怪獸是遠古地球上的生物,還是來自於地外星球的生物?製作者鑲嵌這些圖案有什麼特殊用途嗎?

岩石上的機器人畫像

據當地的傳說,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期,一群不明來曆的智慧動物,在今天納斯卡城近郊的一塊無人居住的荒原上登陸,並為他們的宇宙飛船在那裏開辟了一座臨時機場,設置了一些著陸標記。這之後,不斷有他們的飛船在這裏著陸和起飛。

這群宇宙來客在完成了他們的使命後,又離開地球回到自己的行星上去了。

考古學家們對這個神話般的傳說著迷。他們在距離納斯卡250千米的玻利維亞英倫道鎮的岩石上,發現了許多巨大的指向標。

在智利的安陶法格斯塔省的山區及沙漠中,也陸續找到了這樣的東西。

在人跡罕見的泰拉帕卡爾沙漠的山坡上,有一幅很大的機器人圖案。這幅機器人圖案約有100米高。

它的形狀是長方形的,很像棋盤,兩腿直條條,纖細的脖子上是一個長方形的頭顱,上麵有12根一樣長的天線般的東西豎立著。在這幅圖案上,從機器人的臂部到大腿間,有著像超音速戰鬥機似的三角鰭連接在機器人身體的兩邊。

這些石頭標記是誰留下的?是外星人的導航標嗎?這些圖案與宇宙來客有關嗎?

我還想知道

對古代印加人來說,飛行的觀念顯然是至關重要的。曾有一家現代氣球製作公司對印加出土的一些織物做了試驗,結果表明,這些古代織物的質地比這家公司自己生產的織物更緊密。

圖爾卡納荒原上的石柱

變成石頭的人

在非洲肯尼亞共和國北部,圖爾卡納湖以西有一片廣袤的荒原。在荒原上屹立著19根石柱,每根石柱的長短和大小各不相同,插入地下的角度也各不相同。

石柱之間的間隔很小,一般距離不超過一米。這些石柱上刻有許多奇形怪狀的花紋和左右對稱的圖案,其中也有毒蛇和鱷魚等動物的形象,較多的是酷似字母“E”的圖案。另外,這19根石柱全向北傾斜。

當地居民是圖爾卡納族人,他們把荒原石柱稱為“納穆拉圖恩加”,在圖爾卡納族的語言中,“納穆拉圖恩加”的原意是“變成石頭的人”。

關於這個名字的來曆有一段古老的傳說:相傳在遙遠的古代,有19個人因觸犯天條而受到天神的懲罰;他們變成了19根石柱,永遠站立在荒原上,仰望著天空,祈求天神的憐憫和恩賜。直至現在,圖爾卡納族人還在石柱頂上用小石塊堆成小金字塔形的錐狀物,向天神誠心祭拜。

石柱有什麼用途

這19根石柱過去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至1975年才引起考古學家們的極大興趣和高度重視。

從此以後,10多年來許多國家的學者紛紛前往考察。經長期調查研究,大家一致認定這19根石柱是2000多年前古人特意建造的一座石頭天文台。經放射性碳-14的分析測定,這座石頭天文台的年齡為2285年。

由此可知,這19根石柱大約是公元前300年左右豎立起來的。石柱之間連接成的幾何線條可以確定天空中一些星座的位置。西側的第十五號和第十八號石柱是觀察天空中星座的基本石柱,觀察者站在它們的背後,就能經過其他石柱的頂端劃出一條條線指明星座出現的空間位置,和這些星座在天空中移動的蹤跡。這種方法能達到非常精確的程度。

在這19根石柱中,最高的是第十一號石柱,最短的是第十九號石柱,幾乎沒有任何一根線通過這兩根石柱的頂端向天空延伸,這兩根石柱組成的線條也不指向任何一個星座。

究竟第十一號和第十九號石柱的作用是什麼呢?至今考古學家還無法弄清其中奧秘。

圖案代表什麼

石柱上所刻的花紋圖案究竟代表什麼呢?例如,石柱上所刻酷似字母E的圖形包含的意思是什麼呢?

據調查,肯尼亞的萊恩基列族人自古至今盛行這樣一種風俗習慣:人們愛用小刀或其他鋒利的器具,在自己的手上劃出3個E字形的傷口,並在傷口上搽上鹽,等傷口愈合後E形的傷疤就會更加突出顯眼,永不消失。他們還愛在家畜身上蓋上E字形圖案作為標記。

究竟石柱上所刻的E字形與萊恩基列族人喜愛的E字形之間有什麼聯係呢?總之,這19根石柱上的許多奧秘至今還沒有被考古學家所揭示。

我還想知道

圖爾卡納族中的男人分為兩個不同的年齡組:石組和豹組。一個男子和他的父親必須分開在兩個對立的組別。傳統上,石組和豹組穿著有別,節慶中不同桌而食,作戰時也編入不同的軍隊。

北京城為何缺失西北角

缺失西北角都城的傳說

1972年和1975年,資源衛星對北京城進行了高空拍攝,從拍攝的照片來看,最為清晰的是明朝修建的內城城牆。盡管絕大多數的城牆、城樓已蕩然無存,但由於舊城牆原址具有非常堅實的地基,因此照片上的影像十分清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四麵城牆的東北、東南、西南角都為整齊的直角,卻唯有西北角成了抹角,四角缺了一角,這是什麼原因呢?

有一種傳說,說的是在明朝初年,燕王修建北京城時,命令手下的兩個軍師劉伯溫和姚廣孝設計北京城的圖樣。他們倆在設計的時候,不知何故眼前都出現了八臂哪吒的模樣,於是,兩個人就都各自照著畫了。姚廣孝畫到最後,正好吹來了一陣風,把哪吒的衣襟掀起了一塊,他也就隨手畫了下來。

到後來建城的時候,燕王下令說:東城按照劉伯溫畫的圖建,西城則照姚廣孝畫的圖建。而姚廣孝畫的被風吹起的衣襟,正好是城西北角從德勝門至西直門往裏斜的那一塊,因而至今那裏還缺著一角。

這是明代都城標準建式嗎

有人認為,這和明朝的創建者朱元璋有關。朱元璋是接受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後統一中國的,深感必須有高深的城牆作為都城的防衛,於是,就令謀臣主持設計城池圖樣。

當朱元璋看到按照傳統規矩設計的矩形圖案時,覺得不妥,要求根據《禮記》的“規矩城設,不可欺以方圓”的原則改動一下,並提筆將矩形圖案的一角抹去。

隨後,由皇帝改動的城池圖式昭示天下,使明代所建之城大都遵照此式:四角缺一。

後來燕王朱棣建北京城,四麵城牆也不能組成矩形,它的東北、東南、西南角是整齊的直角,而西北角從德勝門至西直門一線卻成了抹角。

這和西北角的河流有關嗎

有的學者認為,元代時的大都城的北城牆,至今遺址仍在,令人注目的是它的西北角並無異常,是呈直角形的。明代重修北京城時,為了便於防守,就放棄了北部城區,在原城牆南邊2500米處另建新牆。

由於當時西直門附近河泊密布,溝渠縱橫,因此,新建的北城牆西段穿過舊日積水潭最狹窄的地方,然後轉向西南,把積水潭的西端隔在城外,於是西北角就成了一個斜角。這種觀點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由於古籍、史書上缺乏記載,因此各家之說難以印證,問題的真正答案尚需進一步探討。

我還想知道

近年來,一些地質工作者提出,城牆西北角最初修建時很可能是直角,由於西北角城牆最初修建時,建在斷裂破碎帶上,因為多次倒塌,後來才改進成現在這種抹角式的城牆,以避開斷裂帶。

獨石教堂為何建在山區

為何修建獨石教堂

埃塞俄比亞是一個山地高原國,有“非洲屋脊”之稱。這裏的高山幾乎全是火山,石匠們在火山灰和熔岩凝合在一起的岩石上開鑿出一座座教堂,最著名的是拉利貝拉岩石教堂群。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始建於12世紀後期的拉利貝拉國王統治時期,拉利貝拉是一名熱忱、虔誠的基督徒。

有一次,他在夢中得到神諭,要求他用一整塊岩石建造教堂。於是,拉利貝拉動用20000人,花了24年,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們將這裏稱為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即“獨石教堂”。

獨石教堂為何建在山區

拉利貝拉岩石教堂共有11座,分成3群,它們在布局、比例、風格上都各有特點,教堂間由地道、深溝和山洞相連,這些教堂至今仍在使用,到教堂禮拜已成為當地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禮拜者多得驚人。

這些雄偉的教堂為什麼要建在荒涼的山區呢?有人認為,這是為了安全和隱蔽,以防備入侵者的破壞。也有人認為,這是宗教上的原因,教堂必須同大地連成一體,伸向天空,從而把上界和下界連接起來。

同時,還有人認為,當時阿克蘇姆王朝的一些先進建築技術失傳了,因此隻能開鑿岩石來建築教堂。看來,荒涼山區的獨石教堂還有許多奧秘未被揭開。

我還想知道

拉利貝拉教堂是紮格王朝建築的豐碑,也是埃塞俄比亞人信奉基督教的見證。1000多名教士在這裏侍奉上帝。它的周圍,漸漸形成一個市鎮,因為,到這裏來祈禱和旅遊的人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