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古跡

近代古跡是曆史發展的縮影和人類進化的見證,通過這些遺跡,我們能夠了解祖先一步一步邁向今天的不平凡曆程,把握今天,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墨西哥奇琴伊察古城

古人真的將活人獻祭嗎

奇琴伊察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瑪雅人的聖殿,其鼎盛時期大約在公元500年到700年左右,對整個烏鬆布拉河盆地有著重大的影響。典雅的建築、高超的技術以及輕巧的浮雕都說明了瑪雅人的神話,證明他們是這一文明的天才創造者。

奇琴伊察是古瑪雅城市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約2000米,有建築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奇琴意為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

尤卡坦半島沒有多少河流,因此,奇琴伊察當地3個終年提供充足水源的溶井讓它成為天然的人口聚集中心。其中一個就是具有傳奇色彩的“獻祭之井”。

信奉雨神恰克的瑪雅人把這個井視為聖地,並定期將玉、陶器和熏香等祭品投入聖井中作為對恰克的獻祭,在大旱的時候偶爾還會使用活人獻祭。

然而,某些人講述的大量美麗年輕的處女被定期作為祭品拋入井中的可怕故事,還有故事稱少男,而非少女,才是聖井的祭品。卻並沒有在古代文獻或是對溶井的考古打撈中得到證實。聖井很久以來就是尤卡坦地區的朝聖地。

奇琴伊察文明的獨特性

987年,托爾特克族占據了這座城市,並作為他們的首都,瑪雅文明因此受到了衝擊。在11世紀至12世紀期間,托爾特克族人建築了非凡的石殿、柱廊和府第,把瑪雅文明和托爾特克文明交織在一起,使奇琴伊察城市的發展達到鼎盛。

大約在1224年,奇琴伊察的瑪雅勇士趕跑了托爾特克人,重新占據了該城。但不久後該地區也被遺棄了。

1531年,西班牙的征服者弗朗西斯科·德·蒙泰喬宣布對奇琴伊察擁有主權並打算將其作為西班牙尤卡坦的首都,但幾個月後當地瑪雅人的起義把蒙泰喬逐出了該地。現在,人們所見到的奇琴伊察的大片遺跡,既不全屬於瑪雅風格,也不是完全的托爾特克風格,而是融合了兩種文化思維模式的錯綜複雜的混合體。

誰建造的羽蛇金字塔

瑪雅人最崇拜的是羽蛇神和雨神,聳立在奇琴伊察城中心的一座顯要的建築物就是“羽蛇神”金字塔。所以,奇琴伊察也被瑪雅文學家稱為羽蛇城。羽蛇金字塔的設計頗為奇特:台階和階梯平台的數目分別代表一年的天數和月數,52塊有雕刻圖案的石板象征著瑪雅日曆中52年為一輪回年。

建築物在春秋兩季伊始日落時分,其邊牆受陽光照射,光照部分在上麵形成一係列的等腰三角形,隨著光照角度的變化,這些等腰三角形逐漸由筆直變為波浪形,宛如巨蟒從塔頂向大地遊動。如此設計象征著蘇醒的羽蛇神正爬出廟宇,是誰建造的呢?

我還想知道

1746年,一名西班牙神父走進墨西哥恰帕斯州的密林。在密林深處,一座古代都市廢墟突然出現在神父的眼前。被茂密的樹木遮掩的這處瑪雅遺跡,最終被命名為帕倫克。

意大利的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的建造曆史

1173年8月9日,比薩斜塔開始建造設計。原設計為8層,高54.8米,它獨特的白色閃光的中世紀風格建築物,即使後來沒有傾斜,也將會是歐洲最值得關注的鍾樓之一。

1178年,當鍾樓興建到第四層時發現,由於地基不均勻和土層鬆軟,導致鍾樓已經傾斜偏向東南方,工程因此暫停。

1198年,記載了鍾樓內撞鍾的存在,這標誌著鍾樓雖然傾斜,但至少懸掛了一個撞鍾,實現了它作為鍾樓的初衷。

1231年,建造工程繼續,第一次有記載鍾樓使用了大理石。建造者采取各種措施修正傾斜,刻意將鍾樓上層搭建成反方向的傾斜,以便補償已經發生的重心偏離。

1278年,進展到第七層的時候,塔身不再呈直線,而是為凹形。工程再次暫停。

1360年,在停滯了差不多一個世紀後,鍾樓向完工開始最後一個衝刺,並做了最後一次重要的修正。

1372年,擺放鍾的頂層完工。54米高的8層鍾樓共有7口鍾,但是由於鍾樓時刻都有倒塌的危險而沒有撞響過。而且一直不斷地向下傾斜。

斜塔一開始就是斜的嗎

通過對曆史檔案的研究,一些事實逐漸浮出水麵。比薩斜塔在最初的設計中本應是垂直的建築,但是在斜塔的建造初期就開始偏離了正確位置。

比薩斜塔之所以會傾斜,是由於它地基下麵土層的特殊性造成的。

比薩斜塔下有好幾層不同的土層,各種軟質粉土的沉澱物和非常軟的黏土相間形成,而在深約一米的地方則是地下水層。

這個結論是在對地基土層成分進行觀測後得出的。最新的挖掘跡象也表明,比薩斜塔建造在了古代海岸邊緣,因此,土質在建造時便已經沙化和下沉。

根據現有的文字記載,比薩斜塔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傾斜是緩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層實際上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階段第三層結束時,就已經開始傾斜了,但由於傾斜角度不大,因此人們也沒有對斜塔進行特意的維修。

比薩斜塔屹立不倒之謎

專家們認為,一個立著的物體,隻有當那條從它重心引垂下來的豎直線沒有越過它的底麵的時候,才會倒下,但是,假如它的底麵很寬,從它的重心引垂下來的豎垂線能夠在它底麵中間通過的話,那麼這個圓柱體就不會倒下了。當然,意大利政府對比薩斜塔塔體的修正,以及對斜塔地基的鞏固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比薩斜塔成為世上有名的“斜而不倒”的奇跡之一。

我還想知道

荷蘭老教堂斜塔是一座哥特式教堂的鍾樓,斜塔為磚砌而成,建於1246年,作為聖巴塞繆斯大教堂的鍾樓,塔內有重達9噸的古鍾。由於鍾樓是在運河河床附近建設,從而導致傾斜。

婆羅浮屠佛塔

婆羅浮屠塔為何被遺棄

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佛塔建於8世紀,建造過程估計曆時75年,於835年竣工,素有“印尼金字塔”之稱。

8世紀前的爪哇,強盛的夏連特王朝的統治者皈依大乘佛教。他們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建造了這座設計精良的石頭佛塔。婆羅浮屠塔意思是“山丘上的寺院”,佛塔由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建築采用大乘和密宗教義的結合形式,整個建築物猶如一個巨大的壇場。 然而,這個傑作壽命卻異常短暫。這個在爪哇中部還建有其他傑作的夏連特王朝卻在10世紀廢棄了這座佛塔,任其悄然崩塌,被叢林蠶食。

為什麼婆羅浮屠塔被遺棄了呢?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不過有一種說法是:1006年,發生在此地的默拉皮火山噴發和地震,使這個著名的建築荒廢了800多年。

浮屠的浮沉命運

1814年,當地副總督賴菲爾斯聽說爪哇中部一座小丘上滿布石刻佛像,便派遣英軍工程師科尼利厄斯前往尋找。

科尼利厄斯來到那座毫不起眼的小山丘上,隻看到灌木叢和怪石,不禁滿腹狐疑,但他還是遵照副總督的命令,吩咐手下動手發掘。他們在酷熱的叢林中艱苦發掘了兩個月,連根拔掉數以噸計的樹木,運走一車又一車泥土,依舊一無所獲。

後來,有個工人發現了一尊雕工精細的石刻佛像,於是眾人精神大振,繼續努力,終於掘出一座浮屠,遠比傳說中的雄偉壯麗,令人歎為觀止。

1960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佛塔的大修。197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印度尼西亞政府通過一項修複計劃,並於1975年至1982年執行了一次徹底的修複工程。此次修複加固了地基,清理了1460片石板,分解並重新組裝塔身的5層方台,以及通過埋設管道改進排水係統,修複工程還加設了防滲透層和過濾層。這項龐大的工程雇傭了大約600人,總共花費690萬美元。

我還想知道

婆羅浮屠塔與我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1885年,人們在塔基的下麵發現了一個隱藏的部分,這部分隱藏的塔基裏刻有浮雕。

英國古城堡倫敦塔

倫敦塔的曆史

倫敦塔是由威廉一世為鎮壓當地人和保衛倫敦城,於1087年開始動工興建的,曆時20年。

13世紀時,後人在其外圍增建了13座塔樓,形成一圈環拱的衛城,塔裏麵還有天文台、監獄、教堂、刑場、動物園和小碼頭等小建築。

倫敦塔最重要、最古老的建築是位於要塞中心的諾曼底塔樓,它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因其是用乳白色的石塊建成,史稱白塔。白塔係主人居住與守備部隊進駐之所,在某種程度上象征著征服者威廉日益鞏固和擴大的權力。倫敦塔在英國王宮中的意義非常重大,作為一個防衛森嚴的堡壘和宮殿,英國數代國王都在此居住,國王加冕前住倫敦塔便成了一種慣例。

倫敦塔還是一座著名的監獄,英國曆史上不少王公貴族和政界名人都曾被關押在這裏。

後來這裏成為宮廷陰謀和王室鬥爭的地方。英王愛德華四世的兩個幼子,愛德華之前的國王及堂兄與弟弟,亨利八世的兩個王後,先後被囚禁在這裏並被處死。在一段時間裏,倫敦塔成為令人毛骨悚然的“死獄”。

塔內鬧鬼之謎

倫敦塔這座古堡彌漫著濃重的血腥氣,長久以來,一直有傳聞說這裏是鬼魂出沒的地方。

倫敦塔內最有名的鬼魂,也是塔內第一個顯赫的受難者,亨利八世的第二位妻子安妮·博林。她由於被控犯有叛國罪和通奸的罪名,1536年5月19日,她在塔內被斬首。

臨死前,她的丈夫英王亨利八世滿足了她最後的一個願望,即用劍而不是斧頭行刑,為此亨利專門從法國加萊物色了劍客充當劊子手。在她死後不久,就有人聲稱看到她的鬼魂穿著白袍在塔內和回廊上遊蕩。

另一個有名的鬼魂是馬格利特女伯爵,1541年5月28日,年近七旬的老公主被押上了刑場,但她秉性剛烈,決不肯跪伏在斷頭台上,不僅如此,劊子手剛剛向她走來,她竟然撒腿就跑,但很快被劊子手一頓亂砍,頃刻殞命。於是每年的5月28日,塔內的看守都說可以聽到垂死女伯爵痛苦的呻吟聲。